西京學院“踏尋紅色足跡 助力鄉村振興”三下鄉實踐團走進鄉村,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上好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7月6日—7月25日,青年學子先後走進漢中南鄭區聖水鎮、西鄉縣沙河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體悟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教育、了解民情社情、為群眾辦實事。
——校地牽手,共建社會實踐基地。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和當地的溝通,鼓勵青年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實踐期間,漢中市南鄭區聖水鎮和陝西天賜秦韻茶葉有限公司與西京學院攜手共建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正式揭牌,開啟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揭牌儀式後,雙方表示,將充分整合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圍繞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鄉村振興、茶產業融合發展等領域尋找契合點,進一步促進校企資源共享,優勢資源互補,共同打造緊密結合、協同發展的校企合作典範。
——走進川陝革命紀念館,緬懷先烈,不忘初心。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內,隊員們跟隨工作人員的講解,走進那段風雲激蕩的歲月,通過生動翔實的資料和講解員詳細的講解,大家了解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建立、發展的艱難曆程以及川陝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工作,追憶了那段波瀾壯闊的烽火歲月,大家深深地被革命先輩們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無畏的犧牲奉獻精神所深深震撼和鼓舞。通過參觀學習,隊員們紛紛表示,一定會繼承和發揚紅色基因,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愛黨愛國情感,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奮鬥新時代。
——聆聽三線故事,傳承“三線精神”。漢中市南鄭區聖水鎮的原國營813廠,又稱“向陽機械廠”。在廠區內,向陽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張釗向實踐團介紹三線建設的曆史背景、人物事跡和發展過程,講述了在那個物資匱乏、基礎條件艱苦的年代,建設者們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義無反顧奔赴此地,不畏艱難困苦、一路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隻為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聽完張書記的介紹後,隊員們表示,會更加珍惜老一輩創造出的良好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傳承和弘揚老一輩“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主動擔起新時代的責任,走好鄉村振興的新長征路。
——訪談紅色人物,凝聚奮鬥力量。實踐團認真挖掘當地的紅色資源,開展訪談紅色人物活動。其中包括原813廠黨委書記謝榮華、確定813廠廠址的副廠長吳榮章,參與抗美援朝、遼沈戰役、解放海南的92歲老兵吳守材。尤其是吳守材老人,幾十年的歲月洗禮也未曾褪去老戰士寧死不屈的傲骨和英勇無畏的誌氣,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吳老1945年參軍入伍,參與大小戰爭10餘次,期間2次負傷,至今頭部仍有彈片殘留。他說:“戰爭殘酷,但是我們不怕戰爭,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是光榮的。”讓現場學生無不動容,雖然已是92歲高齡,但在他身上隊員們更多感受到的是愛黨敬黨,愛國護國的精神與忠誠。
——用心傳遞溫暖,用愛陪伴成長。實踐團通過開展“講好英雄故事,宣傳紅色教育”“你我共成長,同畫一幅畫”“放飛夢想,快樂成長”等活動陪伴孩子們度過難忘時刻。隊員們用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用英雄事跡浸潤童心,引導孩子們銘記曆史,感恩當下,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此外,隊員們通過《結對而行》《尋寶大行動》《傳球》等遊戲與小朋友一起度過了美好的歡樂時光。在活動中,實踐團還將橡皮、鉛筆、畫筆、籃球等小禮物送給小朋友們,一邊與孩子們玩遊戲,一邊聊天,深入了解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學習情況,鼓勵孩子們要好好學習,自立自強,勇於克服困難,做勇敢的小朋友。
——法律宣傳進鄉村,法治意識入人心。建設法治鄉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隊員們通過法製宣講會、宣傳海報、給村民發放普法宣傳手冊等方式,和村民“麵對麵”“零距離”解讀國家法律知識,並就村民關心的法律問題如勞動保障、反詐防騙等開展針對性、特色性的普法宣傳教育,對《民法典》作深入淺出的解讀,引導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法製意識。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走進產業基地,感受智慧農業。實踐團來到聖水鎮王營村食用菌產業基地,聆聽經營者從食用菌種植、成品、烘幹到銷售等全過程講解,近距離感受現代化農業產業的發展。前往種植蔬菜西瓜大棚基地中進行調研,並通過直播帶貨大力宣傳推銷當地特色農產品。直播開始後,“主播們”聲情並茂地講解有機蔬菜、西瓜、漢中茶葉、食用菌等當地特色農產品,贏得網友的點讚。
——開展技能培訓,助力鄉村振興。結合鎮機關“龍泉大講堂”,實踐團隊長魯浩浩給各村幹部、群眾講解攝影技巧,普及電商新知識,激勵其創新創業。培訓圍繞著如何利用電商平台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國家有關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措施、當前農村電商的發展形勢、宣傳文案寫作、手機直播帶貨應用、視頻拍攝、剪輯等展開。通過講授及現場模擬演示,做到理論和實操相結合,最大限度的增強培訓實效。培訓現場氣氛熱烈,幹部群眾全程認真聆聽。大家紛紛表示,培訓課程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提高了自己運用新媒體的技能和水平。
帶隊的設計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臧衛軍表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是關鍵,在校大學生即將成為鄉村振興隊伍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僅讓大學生們拓寬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更幫助其上了一堂理論聯係實際的“大思政課”,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增長才幹、培養品格,同時為其進入社會、投身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臧衛軍希望,實踐團成員不僅僅學好“三線精神”,更重要的是運用自己所學建設家園,用自己最大的熱情去助力鄉村振興,不負青春,不負群眾的期待,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自己,鍛煉自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