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歡迎報考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
2022-06-14 11:52:00
西安石油大學
Part 01 學院簡介
  石油工程學院始於1951年,是西安石油大學的主幹院係。1995年將鑽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專業合並為石油工程專業,1999年創辦油氣儲運工程專業,2010年創辦海洋油氣工程專業。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學院建成了一支“學術水平較高、教學經驗豐富、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團隊成員密切協作”的師資隊伍,形成了“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的優良作風,創建並發展了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適應石油工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各類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學生工作等方麵取得了豐碩成果。
Part 02 師資隊伍
  石油工程學院共有全職專任教師130人,其中二級教授9人(校聘3人),博士生導師16人,正高級職稱教師46人,副高級職稱教師53人,講師職稱教師31人,博士學位教師115人。其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國家人才計劃入選者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陝西省“三秦學者”崗位入選者1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陝西省人才計劃入選者4人,陝西省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5人,陝西省科技新星2人,陝西省“優秀教師”2人,陝西省“教學名師”2人,陝西省“師德建設先進個人”2人。同時,學院還擁有特聘院士3人(羅平亞院士、高德利院士、孫金聲院士)、特聘海外院士2人。
Part 03 學科優勢
  學院現有1個省級特色優勢一級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1個學科聯合培養博士授權點(油氣田開發工程),1個陝西省“博士後創新基地”(石油與天然氣工程),5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油氣儲運工程、非常規油氣開發工程、海洋油氣工程),1個“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領域”(石油與天然氣工程),1個陝西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鑽(西安石油大學-長慶油田分公司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站),3個本科專業(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海洋油氣工程)。
  學院擁有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建)),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低滲—特低滲透油田開發與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陝西省油氣田特種增產技術重點實驗室、CNPC油層改造重點實驗室—高能氣體壓裂理論與工藝研究室、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致密油氣藏複雜結構井鑽采技術研究實驗室、陝西省油氣田環境汙染控製與儲層保護重點實驗室(聯建)、陝西陸相頁岩氣成藏與開發重點實驗室(聯建)),6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協同創新中心,CNPC石油鑽井信息應用技術中心、CNPC高能氣體壓裂工程技術中心、陝西省油氣鑽采與汙染控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建)、陝西省頁岩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建)、陝西省煤層氣開發與利用工程技術中心(聯建)),1個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1個陝西省陝北能源化工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按照突出特色,強化優勢,促進交叉、提高水平的思路,提升科研水平、構建創新平台,加強科研管理、推進成果轉化,努力構建產、學、研、用結合的良好機製。以“複雜結構井鑽完井關鍵技術研究”、“常規油氣高效開發與利用技術研究”、“非常規油氣開發與儲層改造技術研究”、“儲層保護與環境汙染控製技術研究”、“油氣集輸及安全技術研究”等為科研特色和優勢,積極服務長慶油田、延長油田等石油石化企業以及陝西地方經濟建設。2010年以來,學院科研到款總經費3.12億元,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油氣重大專項等縱向與橫向企業合作科學研究項目500餘項,出版專著25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5000萬噸級特低滲透-致密油氣田勘探開發與重大理論技術創新”)、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鄂爾多斯盆地低滲透油氣田含油汙水回用處理技術及工程應用”,“油氣煤鈾多種能源礦產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論與應用”),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5項(陝西省科技進步“油氣田作業安全管理與應急救援平台建設及應用”、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複雜地質條件鑽井液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複雜結構井鑽井液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陝西省科技進步“低(超低)滲油田高效增產改造和提高采收率技術與產業化示範”、陝西省科技進步“遠程鑽井網上會戰的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二等獎2項(陝西省科技進步“低滲透油藏清潔多段塞調剖調驅增產技術研究及應用”、陝西省科技進步“地質導向鑽井信息臨境模擬與協同決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三等獎2項(陝西省科技進步“火燒油層燃燒狀態監測與幹預調整技術及應用”、陝西省科技進步“多級強脈衝加載壓裂複合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地質導向鑽井信息臨境模擬與協同決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學院以本科教學為中心,認真貫徹“拓寬專業、加強基礎、提高能力、注重素質、辦出特色”的思路,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現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石油工程專業),1個國家“卓越工程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石油工程專業),1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石油工程專業),1個國家級實踐基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省級“名牌專業”(石油工程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石油工程專業、油氣儲運工程專業),3個省級“教學團隊”(石油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油氣流動力學係列課程教學團隊),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油氣儲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開放式石油工程專業‘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門省級“精品課程”(油藏物理、鑽井工程、滲流力學),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石油工業概論,鑽井工程,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滲流力學),1門省級“雙語示範課程”(鑽井工程),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石油工程專業、油氣儲運工程專業)。2010年以來,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石油工程國際化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行業劃轉院校特色專業來華留學生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建設一流石油特色滲流力學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石油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一等獎1項(“開放式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二等獎2項(“滲流力學省級精品課程係列教材建設與實踐”、“提升行業劃轉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教育服務體係研究與實踐”),陝西省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項(《油氣儲運設施腐蝕與防護》、《油氣滲流力學》)。學院教師出版及參編教材13部,1套教材(《油氣滲流力學》共3部)入選“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Part 04 本科專業推介
國家級一流專業:石油工程專業介紹
  石油工程專業起源於1951年創立的西北石油工業專科學校鑽井、采油專業;1958改為石油與天然氣鑽采專業;1969年學校改廠停辦;1980年恢複重建,設置為油氣田開發係,下設采油工程、鑽井工程、油藏工程等三個專業,招生以采油工程專業為主;1995年調整為石油工程專業。該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陝西省名牌專業。
  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92人,生師比7.98,其中教授25人(二級教授3人,三級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7人),副教授33人,講師3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7人,占教師總數的83.69%;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2人,占教師總數的13.04%。同時石油工程專業擁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模範教師等人才3人,受聘陝西省“三秦學者”崗位、陝西省教學名師、陝西省師德標兵等人才11人。
  石油工程專業依托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勢學科,具有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係。已建成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石油工程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油氣井工程虛擬仿真陝西省實驗教學中心、陝北能源化工人才培養基地各1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陝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中國石油教育學會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獨立或合作出版教材30餘部。建成1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文授課品牌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雙語示範課程”,1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2018年“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項目入選首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專業培養的學生以“為人誠實、基礎紮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開拓創新”而廣受用人單位歡迎,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連續27年保持在90%以上。
教學成果獎證書
科研成果獲獎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結題證書
學科競賽獲獎證書
省級一流專業:海洋油氣工程專業介紹
  海洋油氣工程專業是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西安石油大學第一批師德先進集體。每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中國海洋工程設計大賽”、“全國油氣儲運工程設計大賽”等並多次獲獎。專業特色以海洋特殊環境條件為背景,培養專業麵較寬、外語突出的、掌握海洋油氣開發理論與技術的的複合型人才。畢業生可在跨國石油公司、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型國企、油田技術服務與工程施工單位及民企從事研發和管理工作。
  (1)該係從課程建設、教材撰寫及教學方麵取得許多優異成績
  (2)撰寫十二五規劃教材5部,參與出版的教材共有13部
  (3)學生評教多數為優秀,教學效果良好
  (4)自該係成立以來零教學事故
  該係教師注重教學與科研並重,在深水平台海洋特殊環境下石油天然氣的鑽采、提高采收率及儲運等方向取得了一定成績。
  (1)主持自然基金4項
  (2)省部級項目5項
  (3)教育廳項目7項
  (4)發表SCI/EI文章近四十篇>
  (5)獲省級科技進步獎2次
  (6)廳級科技獎3次
  (7)1人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青年教師級團隊成長介紹:
  (1)先後選派董鳳娟、李睿、陳誌教師等到國內相關院校做訪問學者5人次;
  (2)組織骨幹教師參加全國海洋油氣工程新專業教學與教材規劃研討會等;
  (3)實行青年教師導師製,新進青年教師像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學習助課;促進青年教師發展。
關心學生成長:
  (1)堅持本科班主任製
  (2)每年對大一新生進行入學教育
  (3)堅持專業講座,提升學生們的專業視野
  多次舉辦就業指導沙龍,2013級學生孫星為陝西省建功立業報告團成員。
指導大學生競賽:
  多年來我係教師關注大學生成長,多次組織科技獎座,並指導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取得一定成績。獲得校級科研訓練項目立項4人次;中國石油設計工程大賽,獲獎15人次,全國油氣儲運大賽獲獎2次,肖曾利老師指導學生獲得陝西省挑戰杯二等獎。
海洋油氣工程
省級一流專業:油氣儲運工程專業介紹
  專業創建於1999年,2002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是陝西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特色專業、省級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教學團隊,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專業依托西部油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陝西省一流學科以及"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麵向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了以“油氣長距離輸送關鍵技術”、“油氣高效處理技術”、“油氣管網仿真與智能監控技術研究”、“油氣管道流動保障研究”四個特色鮮明的科研方向。近五年來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14項。
  專業師資雄厚,共有教師25人,其中教授占教師總數28%,副教授占教師總數25%,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84%,陝西省師德標兵1人。
油氣儲運工程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