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在西安交通大學教二樓1400教室絲路大講堂,首屆“國運杯”辯論賽在通識核心課《音樂、哲學與科學思維》的第三屆音樂會及全國公開直播課堂上正式啟動。這是一次通識核心課的學生現場展演,也是西安交大學科交叉、跨界融合、創新思維體驗與啟迪的探索實踐。整場音樂會樂音飛揚、琴音悠長,中國傳統曲藝的快板聲叩人心弦;辯論賽唇槍舌劍、思想碰撞,彰顯出學生們才思敏捷、睿智迭出的聰慧與創新。據悉,當晚近180萬人線上觀看了這場活動。
用音樂的紐帶連接跨界思維
本次全國直播公開課,以選修《音樂、哲學與科學思維》課程的李嘉豪同學演奏的一曲《牧童短笛》拉開帷幕。隨後,由馮昊男、於晉旋演唱的《父親寫的散文詩》《浮誇》,李觀頤、張統釗同學演奏的中國風格鋼琴作品《春舞》《彩雲追月》,將音樂會氣氛推向高潮。公開課特邀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演奏員陳詩哲,演奏了中阮曲目《絲路駝鈴》,將線上線下的觀眾帶入絲路沙漠的聲聲駝鈴中。最後,一曲中國傳統曲藝“快板”《三打白骨精》,更是把全場觀眾點燃。這是來自大三學生宋自遠帶來的精湛表演,隻見他手中飛舞的快板聲聲響起、節奏頓挫、表演生動,引起了全場的熱烈掌聲。
在思辨論爭中涵養創新意識
本次全國公開課最激動人心的是辯論賽環節。由《音樂、哲學與科學思維》課程的8位同學組成的辯論隊閃亮登場,他們以主題“聲有哀樂、聲無哀樂”展開辯論,該辯題出自中國古代音樂家、哲學家嵇康的“聲無哀樂論”。該選題切中音樂思維與哲學思想的交叉彙聚,通過思想明辨、思維表達、哲學思考等方式,對學生的跨界創新思維培養提供了一次真刀實槍的辯論訓練。
據悉,《音樂、哲學與科學思維》是由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曹耿獻及課程團隊成員吳偉烽、方小笛、劉俊峰和陳陽靜老師共同開設,是一門跨學科、跨團隊、跨領域的通識核心課,首次創造性地將音樂、中西哲學、科學思維進行交叉融彙,旨在通過跨界思維的體驗、訓練等模式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開展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啟迪與熏陶。迄今該課程已經開課3輪,采用了團隊專題講授、博士進課堂、課程音樂會、辯論賽、小組分享討論等多元化教學方式,線上線下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廣泛歡迎。
本次“國運杯”辯論賽由西安交大校友企業家李健、辛曉紅伉儷發起的陝西國運教育慈善基金會捐資支持,西安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牽頭,辯論賽評委由國際辯論賽著名教練、人文學院教授韓鵬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陸衛明以及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副院長陳靈組成評委團。最終評選出兩名最佳辯手,韓鵬傑對本次辯論賽做了精準點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