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職業教育是麵向大眾、麵向社會、麵向實踐的教育。辦好職業教育、培養大批高素質應用技術人才,是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促進青年就業創業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聚焦黨的二十大關於職業教育的新部署新要求,堅持將職業教育擺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統籌規劃,完善工作機製,采取有力措施,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
目前,全省共有職業學校320所(高職75所、中職245所);在校生145.2萬人(高職79.2萬人、中職66萬人),年均輸送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近50萬人,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撐。2021年4月、2022年4月,栗戰書、孫春蘭同誌先後來我省調研職業教育,對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均給予充分肯定。2022年,因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我省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高位推動更加有力
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采取一係列卓有成效的舉措,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發展。一部立法:2022年,我省率先頒布省級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辦法,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兩次會議:2021年隆重召開全省職教大會,為安徽職教“十四五”穩健開局;2024年將召開全省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大會,對全省職教改革發展作進一步部署。三項製度:建立省領導直接聯係職業院校和技師學院製度,市領導聯係職業院校製度也隨之建立;職業教育發展情況每年納入對市級政府、縣級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考核;省政府定期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地方實施督查激勵。四份文件:印發《關於整省推進職業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設的意見》,在全國率先開展部省共建技能型社會試點,聚焦完善體製、健全體係、提升質量、優化服務,實施6大工程、4大行動;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打造安徽職業教育品牌”等19條政策意見;出台《關於加快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服務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意見》,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深化產教融合作出安排;出台《關於加快推進職業院校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實施方案》,推動全省職業院校以實施“九個共同”育人模式改革為主要路徑,聯合“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產業鏈核心配套企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高水平現代產業學院。四份重要文件架構了安徽職教發展的遠景藍圖與近期重點任務。
職教改革更加深入
安徽職業教育敢闖敢為,率先在全國開展八項重大改革。一是率先開展“市統籌縣整合”管理體製改革,擴大市級政府統籌權,夯實市縣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主體責任。二是率先開展中職學校布局結構調整,推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各縣集中力量辦好一所上規模、高水平的優質學校。2016—2023年,全省共撤並轉中職學校183所,校均辦學規模由2033人增加至2693人,增幅達32%。三是率先統一規範各類中職學校類別名稱,並在學費標準、編製標準和職稱評聘等方麵實現政策統一,激發中職學校的辦學活力。四是率先建立全省統一的中職網上招生錄取平台,將各級各類中職學校、技工學校招生錄取全部納入平台,打破生源封鎖,規範招生管理。五是率先會同教育部出台意見,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出台職業教育服務地方十大產業係列政策,研製了職業教育資源與重大產業匹配戰略方案,推進實施混合所有製辦學、高職專業學院、產業教授製度、職業啟蒙教育等多項改革。六是率先開展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提前兩年全麵實現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七是率先全麵開展升級版中職學校分類達標示範建設,引領中職學校辦學水平提升。八是率先出台了全國首部省級老年教育地方性法規和職業教育法實施辦法,將老年教育納入省委省政府推動的暖民心工程,高位推動實施“老有所學”行動。
職教體係更加完善
有序推進“職教高考”,按照“頂層設計,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思路,統籌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生、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試點,基本形成縱向銜接、立交互通的機製,並逐年完善。同時,不斷優化招生院校結構,逐步擴大試點規模。分類考試招生已成為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應用型本科高校對口招生也由2014年之前的5所院校、800名計劃增加至2024年的20所院校、6400餘名,中職畢業生升學通道更加通暢。高職“雙高”計劃持續推進。立項31所“雙高計劃”學校、25所“雙高計劃”專業群建設單位。構建縱向貫通的職業教育體係,中職與高職“3+2”“五年一貫製”不斷深化,151所中職與61所高職開展五年製貫通培養。2023年我省首批認定高職專業學院20個、高職中專分校68個,打通構建中高職縱向貫通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係“最後一公裏”。本科職業教育穩步發展。經積極爭取,我省已有5所高職院校升格為職業本科院校納入了十四五院校設置規劃。
產教融合更加緊密
對接產業布局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本科不同層次專業,持續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製,2023年中、高職專業布點達2809個、3471個,職業學校專業鏈基本全覆蓋產業鏈。對接十大全省新興產業,製定《安徽職業教育服務十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安徽省職業教育資源與重大產業匹配戰略方案》《安徽高校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培養行動方案》《安徽省“十四五”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工作方案》,加快專業優化布局及升級改造。創新企業兼職教師評聘機製,首批選聘產業教授301名。遴選省級319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合肥市、科大訊飛分別入選國家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和企業。成立61家職教集團,培育建設9家全國示範、18家省級示範性職教集團。遴選281家省級校企合作示範企業和示範學校,立項建設39個特色產業學院,71所中職學校開設訂單班,149所學校開展現代學徒製試點。舉辦11屆職業教育校企對接活動。以產業園區和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立項培育建設12個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37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其中合肥、蕪湖2個產教聯合體獲批首批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全國共28個)。培育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40個、校企合作典型生產實踐項目50個。校企合作不斷深化,合作企業2900家,開展“訂單培養”7.1萬人,校企聯合開展生產技術攻關1211項,職業院校為企業培訓職工32.4萬人次。省教育廳等十二部門印發《關於支持和規範發展混合所有製職業院校的指導意見(試行)》,力求破除製約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實質性推進的障礙,進一步激發辦學活力。省教育廳聯合省經信廳等單位依托“羚羊”工業互聯網平台上線“羚羊科產”版塊,搭建全省統一的產學研綜合性網絡平台,為製造業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供需雙方提供全方位的對接服務。
示範建設更加有效
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條件達標。將中職辦學條件不達標整改作為中央和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政治任務,強化分類施策,按照“四個一批”(擴建一批、整合一批、轉辦一批、關停一批)的達標路徑,由省委高位推進辦學條件達標工作。建立會議調度、明察暗訪、工作通報、專項督查、文件部署、係統周報、督導激勵等工作機製,夯實市、縣政府的統籌責任。同時,建立達標工作銷號製度,實施市級縣級驗收、省級第三方兩輪逐項核查,做到達標一個、銷號一個、鞏固一個。通過布局調整、加大投入、人才引進等,全省中職學校生均校園麵積增長7.51%,生均校舍建築麵積增長17.29%,生均儀器設備值增長50.35%,專任教師新增12.76%,中職辦學條件實現全麵達標。一手抓示範建設,全麵實施中職學校分類達標示範建設和“雙優計劃”,製定省級升級版中職學校辦學標準,在占地麵積、校舍建築麵積、生均儀器設備值、專業教師占比、在校生規模等方麵都大幅提高了要求。示範建設產生強大的拉動效應,極大地煥發地方政府和學校的積極性,學校整體水平顯著提升,一批設施設備先進、內涵快速提升、專業匹配產業、類型特色鮮明的中職學校相繼湧現。目前已認定三批A類校40所、B類校144所。
內涵提升更加顯明
紮實推進“三教改革”,組織中職三科統編教材使用培訓,入選“十四五”首批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82種,入選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35門,首批立項建設省級“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291種。實施職業教育“六百工程”,首批建設江淮職教名師、技能大師、校企合作雙鏈長、在線專業精品課程、課程思政典型案例、教學創新典型案例等297個。推進“崗課賽證”融合發展,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點從3個增加到5個,獲國賽一、二獎120項,其中,中職組一等獎獲獎數較上年增長160%,創曆屆新高;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7項,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三,獲得最佳組織獎,其中,中職組一等獎5個,同比增長150%,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獲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7項,其中,中職組獲獎成果數量是上屆的3倍,位居全國第7位,與浙江省持平,與湖南省並列中部第一;1+X證書製度提質擴麵,累計47萬人次參與272種證書考核,呈現出院校覆蓋麵廣、報考人數規模大、考核證書種類全等發展態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遴選專業教學資源庫51個、示範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70個、信息化標杆學校55所、一流核心課程60個、優質教材60本、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學校12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標準、資源、裝備22個。25所學校獲批國家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試點校。
老年教育更加便捷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終身學習型社會和老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廣泛開展“老有所學”暖民心行動,通過改建一批、擴容一批、新設一批、網辦一批等“四個一批”辦法擴容增量,盤活存量資源,重點麵向鄉村、街道、社區,建設老百姓身邊的老年學校,重點解決“有學上”的問題。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資源建設、智慧校園建設和條件保障“四個加強”的途徑提質培優,推進老年學校辦學質量提升,重點解決“學得好”的問題。通過上下努力,一個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老年協會為主體,以地方性老年學校和高校老年教育機構為“兩翼”,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老年教育體係基本建成。全省累計建設各級各類老年學校16800所,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336.6萬人,老年學校市、縣級覆蓋率達100%,老年學校市、縣、鄉鎮(街道)覆蓋率達100%,村(社區)覆蓋率超過84%。老年教育機構不斷健全,鄉村“短腿”現象大有改觀,資源供給持續豐富,“一票難求”問題得到改善,覆蓋廣泛、靈活多樣、特色鮮明、規範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基本形成。同時,老年教育立法、老年教育辦學經費人均保障機製、脫貧地區老年學校建設獎補、老年學校分類建設指導標準製定、老年教育理論研究、老年學校工作人員特設崗位招聘等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服務能力更加強勁
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更加有力。2021—2023年,直接就業的畢業生(不含升學、入伍等)中,78.5%的高職專科畢業生、72.3%的中職畢業生留在省內就業,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撐。服務重點領域指向更明。出台《安徽職業教育服務十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構建“一產一鏈、一地一群、一企一校”的職業教育與十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生態。2023年,全省職業學校服務十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在校生已達57萬人,年均輸送相關專業技術技能人才逾20萬人;職業院校麵向包括養老服務、家政服務在內的各類民生領域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超90萬人次。立項建設21個汽車類現代產業學院,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專業點2267個,占比38.1%。服務鄉村振興成效顯著。中、高職設置涉農專業點452個,支持職業院校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麵向新型職業農民、農民工、退役軍人、社區居民等各類城鄉新增勞動力,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推進提升職業能力,2023年培養培訓涉農技能人才逾20萬人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