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推進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加速引進高端創新人才,引領太湖科學城建設科技創新策源中心、 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成果轉化中心,持續打響“人到蘇州才有為”品牌,為建設“第一個南大”和蘇州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平台, 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提供人才支撐,近日,《中共蘇州市委 蘇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加速引進高端創新人才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
南大蘇州校區鳥瞰圖
《意見》總體思路是著力引進學術素養深厚,能夠把握科技大勢、領銜擔綱重大科技任務的戰略科學家和國際頂尖人才;
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綠色低碳等領域重點投入布局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能級創新載體和產學研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平台;
深化人才引進和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實施更加精準有效的人才政策。
具體舉措如下:
著力引進戰略科技帥才
1.實施頂尖人才“舉薦製”
鼓勵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引進處於世界科技前沿和國際頂尖水平,能夠為蘇州和南大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影響、重大突破的戰略科學家、學術帶頭人等國內外一流人才(團隊)。
對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頂尖學術大獎得主及兩院院士等頂尖人才(團隊),符合相關條件的,經南京大學舉薦,可簡化引進和認證流程,“一事一議”納入地方相應人才計劃支持範圍,對經認定的頂尖人才(團隊)可直接立項為姑蘇重大創新團隊(最高5000萬元項目經費)。
2.實施“院士榮鄉計劃”
大力招引江蘇籍院士全職/全時到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工作,按“一人一議、量身定製、上不封頂”的方式給予支持;
加大力度引進支持蘇州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各領域、各鄉籍院士,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通過雙聘、兼聘方式支持院士在校區建設高水平科研團隊。
3.實施“海外大師集聚計劃”
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麵向重點領域、產業急需方向,設立外國專家、外籍院士、海外著名高校講席教授工作站等,對新建的外籍院士工作站給予100萬元建設經費扶持,省級外國專家工作室擇優給予最高50萬元的資助。支持蘇州校區實施講席教授、冠名教授製度,吸納社會多元投入,延攬全球頂尖人才深度參與協同創新。
加快集聚產業急需領軍人才
4.積極推進“雙落戶”製度
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周轉港”,鼓勵在蘇州企業、科研機構與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聯合引才,簽訂雙聘協議,高校為雙聘人才依托學校申報人才計劃、 職稱、招收研究生等提供路徑和支持,鼓勵校企聯合申報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計劃和重大人才項目。對自主申報入選國家級人才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科研經費配套支持。
5.支持高校參與產業升級
鼓勵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科研人員通過“揭榜掛帥”“賽馬製”等直接參與重大工程攻關,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按照國家獎勵資金最高1∶2予以配套,企業項目根據具體情況給予不同力度的獎勵配套。
持續壯大留學歸國青年人才隊伍
6.擴大青年科技人才“蓄水池”
校地聯合編製海外優秀留學人才需求目錄,建立和完善海外優秀留學人才信息庫,拓寬海外留學人才歸國快速通道,加快集聚一批優秀青年人才落地蘇州、 紮根蘇州。
7.舉辦“全球青年學者姑蘇彙”
校地聯合舉辦高水平人才創新平台,實現人才、學科、產業多方有效對接,為青年人才發展搭建更大舞台。依托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產學研協同攻關項目等,引導海外優秀人才回國發展。
8.推出“海優培育工程”
針對海外留學歸國優秀青年人才, 結合南京大學青年人才“毓秀計劃”“騰飛計劃”等,推出覆蓋人才成長全過程的全鏈條培養支持體係。
充分發揮載體平台聚才“乘數效應”
9.支持高能級創新載體建設
全過程支持南京大學在蘇州校區新建、共建、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蘇州市按照“一事一議” 方式給予配套支持。
支持蘇州校區新建國家、省、市各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聯合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及高水平的大科學裝置、高級別的重大科技創新載體等,蘇州市按照《關於支持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若幹政策(試行)》給予相應支持。
10.支持研發資源服務共享
鼓勵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將自有研發資源納入並共同使用蘇州市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台,蘇州市按照《關於支持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若幹政策(試行)》給予相應支持。
11.支持校地聯合建設
海外人才引智基地
共同建立各級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推動與南京大學聯合設置蘇州校區海外人才引智基地。通過基地建設,做好擬引進人才的政策宣講、 服務保障、回國落戶等各項工作。
深入推進校地雙向賦能融合創新
12.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支持南京大學在蘇州建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輸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蘇州市按照《關於完善大院大所科技合作政策舉措的意見》給予相應政策支持。
支持在蘇州企業不斷深化與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的科技人才合作,推動地方、企業、高校平台共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更高質量實現雙贏發展。
13.舉辦高水平產學研對接活動
校地聯合舉辦高水平產學研對接活動,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牽頭成立產學研融合發展中心、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產學研對接活動,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創新活力。
14.支持引進人才在蘇州創業
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機製,鼓勵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相關科技人才在蘇州申報各類創新創業計劃,通過知識產權入股方式創辦高新技術企業,蘇州市在經費、辦公場地等方麵予以優先支持。
15.開展產業人才教育培訓
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產業人才培訓基地,開展產業急缺的專業教育培訓,推動產教融合,探索產業專業化人才培養新模式,為蘇州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持續優化引才服務保障
16.納入各級各類科技人才計劃
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申報蘇州市、蘇州高新區各類人才計劃和創新計劃,享受在蘇州獨立法人單位同等資格,劃入重點支持範圍。
17.用足用活現有政策
全麵落實引才補貼支持、優秀人才貢獻獎勵、人才樂居工程等政策,落實市校已簽訂的各項協議、備忘錄,建立市校快速聯絡反饋機製,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
18.做好高層次人才各項保障
做好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引進的各類人才落戶、安居、醫療、子女就學、家屬就業等方麵服務保障工作。遵循分類解決、定點吸納的原則,重點保障各類高層次人才合理需求。
19.強化外籍人才服務保障
簡化出入境管理、工作許可辦理等程序,設立外籍人才服務點和線上服務平台,為外籍人才提供更加便捷的就近辦證服務,市校聯合建設外籍人才服務辦公室,支持蘇州校區外籍人才來蘇州創新創業。
《意見》指出,全市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到高端科技創新人才對蘇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和對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主動對接,積極聯絡,共同彙聚引才合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