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新生活 新勞動 新教育——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2021-06-15 17:02
青島西海岸新區昆侖山路小學
作者:

  昆侖山路小學是一所新建校,2019年秋季正式啟用。學校占地40畝,建築麵積17055平方米,設計規模為36個班。學校現有14個教學班,在校生560餘人。在了解當地環境、學生來源、民風民俗的基礎上,我們遵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的指導思想,圍繞“自信、自立、自主、自強”的整體育人目標,促進師生雙成長。學校先後獲得山東省勞動教育特色學校、青島市高水平現代化學校、青島市三星陽光校園、區文明校園、區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區年度安全生產基層單位等榮譽稱號。

  自建校以來,學校以課程改革為契機,集中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確立優化國家課程,推進地方課程,開發學校課程的新的學校課程觀,努力實現課程的優化和整合,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學校把辦學思想、目標、方向、策略揉和在文化理念體係裏,提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在學習中生活”。

  一、切實把勞動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著“教育是促進人的發展”這個根本任務,學校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全麵加強新時代大beplay体育手机勞動教育的意見》為指導,積極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製機製,努力做到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規範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共同畫好新時代勞動教育同心圓,形成齊抓共管、多方協同的育人格局,實現知行合一,更好地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構建多元並舉的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體係

  明確新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我們結合本地、本校實際,以環境課程、常規課程和校園活動課程為勞動教育主渠道,以課程建設為核心,對新勞動教育進行了係統化架構:一是基於“快樂農場”平台和家校資源,開發農事勞作和勞動創意課程以及家校聯動與融合快樂生活課程;二是創新親近自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開展課題研究式、項目整合式、主題探究式、綜合展示式學習;三是以製度規約和多元評價搭建支持係統。

  1.打造勞動教育課程群,實施勞動育人

  開學伊始,學校以尊重興趣、基於經驗、聯係生活、多元選擇、著眼發展為理念,依托“快樂農場”開發農事勞作課程、農事生活課程、勞動創意課程和快樂生活課程群,課程群涉及人文、科學、藝術、語言、道德五大領域。在結構上,每一個課程群由若幹具體子課程組成,並以若幹項目組塊的形式予以實施。比如“農事勞作”是其中最具特色的課程群,下設“開心農事”“田野放歌”“快樂種植”“愛心分享”四個子課程模塊,在四個子課程模塊之下再開發“認識農具”“二十四節氣課程”“農場小作家”等10多項課程。

  “二十四節氣”課程通過“開心農場”與農曆節氣結合,讓孩子經曆學科整合的項目學習,通過觀察、訪問、調查,傾聽自然聲音,繪寫自然筆記,參加與街道聯辦的節氣風俗活動,親近傳統文化,感知節氣之美。

  “農場小作家”則是基於“開心農場”的習作項目,為兒童搭建了一個觀察發現、實踐鍛煉、總結提煉、分享交流的習作載體,激發兒童視角的文字表達,引導兒童以快樂、積極的心態去參與勞動、關注生活,產生體驗、遷移感受,培養想象力,提高習作水平。

  “農具博物館”的成立則借助了學校獨特的山地地理位置,引導學生分析研究不同農具的用途,加深對我國悠久農耕曆史和豐厚農耕文化的了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2.融入常規課程,滲透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意見》指出:“要有效發揮學科教學的勞動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正確觀念。”學校常規課程更應從多方麵融入勞動教育,讓“勞”在常態化的教育教學中得以滲透、落實。

  我們把學科課程中的部分內容開發成為勞動教育的背景性資源,通過篩選其中和勞動相關的教學素材,探索勞動教育與各個學科進行整合的內容和形式,構建起具有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係。在教學中,教師抓住文章中心,讓學生從文本中尋找線索來驗證“幸福要靠勞動”。學生在尋找、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感受勞動的意義,教師再結合實際生活指導學生交流,激發學生通過勞動獲得幸福與快樂的興趣。從播種到收獲,不僅使科學學習成為一種愉悅生命的過程,也使學生掌握了勞動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勞動價值觀。

  3.整合校園活動,拓展勞動教育途經

  校園文化活動作為學校日常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學校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實踐中,通過對傳統校園節日活動及社團活動用課程的要素加以改造,使活動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深化勞動教育實效。

  將傳統校園節日活動與勞動教育進行有機聯係和有序整合,發揮節日活動在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等方麵的教育作用,促進學生親近勞動的積極情感、良好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體悟勞動之美。如體育節開展“誌願行”課程,為運動員端水、整理衣物、提供座椅;讀書節開展“小館長”課程,體驗日常圖書的借閱與管理工作。將勞動教育寓於校園節日活動之中,以課程化的形式創新勞動教育方式,使學生的勞動情操、思想、性格等不斷受到熏陶和感染。

  4.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自我勞動實踐

  2019寒假伊始,在新冠疫情防疫期間,學生長時間在家,正是開展好勞動教育的重要契機,通過居家學習期間的勞動教育,讓學生真正樹立起“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

  學校組織教師與家長密切協作,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家庭條件、生活需要等,精心設計勞動課程的單元內容、目標任務,以及成果展示、表揚激勵的具體辦法。在布置勞動教育的任務時,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家庭狀況,堅持“勞心”和“勞力”相結合、“需要”和“提高”相結合、“必要”和“選學”相結合的原則。在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改變了部分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愛勞動”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不怕勞動、願意勞動、熱愛勞動、積極勞動的良好習慣。

  疫情期間的學校勞動課程計劃得到了家長們的普遍好評。洗衣服、擦地、切菜、炒菜、包餃子、做手工等等,很多小明星、小能手應運而生。每天在班主任的課前進行網上展示,發布勞動成果,分享勞動收獲,成為了很多學生自覺完成的一件事兒。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在孩子們的心裏生成琴棋書畫詩酒花。

  三、強化評價導向使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結合勞動教育課程特點,學校以學生的勞動行為和勞動成效為對象,並適應勞動教育的多樣性特點,通過學生勞動表現、勞動交流、勞動情況記錄、勞動展示等多種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勞動學習進行綜合評價。

  1.勞動行為評價

  學生的勞動行為評價是對學生勞動過程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評價,在關注學生勞動知識和技能習得的同時,又要關注學生勞動中所表現出來態度和情感的發展變化。我們把學生的自評、互評是一種重要的勞動行為評價視角。自評和互評過程中,相互熟悉的若幹名同學組成評價小組,每個人以別人對自己勞動行為的評價為依據,相對客觀地評價出勞動學習情況。

  2.勞動成效評價

  學校目前根據學生發展實際和勞動教育標準為學生量身設計近30項勞動課程,並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項對學生進行考核。每學期組織勞動技能認證活動,這是對學生勞動教育課程中的成效評價過程,以評價促實施,檢驗學生對勞動技能的學習掌握情況,勞動認證采用學生申報,班級認證,教師組織管理的方式進行,旨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勞動過程,感受勞動樂趣,促進身心發展。

  我校的勞動教育基本思路已經形成,體係開發了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創新勞動教育學習方式、強化製度規約、促進落地實施,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今明兩年將是我校特色學校創建日趨成熟的關鍵之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勞動課程的優化和實施,加大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力度,落實各項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提高勞動技能,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學校將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領下,繼承優秀傳統,實施創新教育,培養麵向未來的時代新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