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王希勤:乘勢而上 深化改革 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開新路
2022-11-25 09:24
科技日報
作者:

  11月24日,《科技日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特刊刊發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的署名文章《乘勢而上,深化改革 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開新路》。文章強調,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清華大學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清華力量。

乘勢而上,深化改革

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開新路

清華大學校長 王希勤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更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過去十年,清華大學把人才強校戰略確立為核心戰略,紮實推進綜合改革,以人事製度改革為抓手,推動教學、科研、國際交流合作等各方麵的改革工作。這些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學校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目前,學校發展總體勢頭很好,呈現昂揚向上的狀態。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坡更陡。學校越是發展,麵臨的困難和問題就越有挑戰性。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清華大學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清華力量。

 以深化改革促進大學高質量發展

  我國有幾千所大學,分層分類構成了高等教育體係。而一流大學群體的水平和質量決定了高等教育體係的水平和質量。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麵“旗幟”,清華大學不僅要出人才、出成果,還要出經驗、出示範。下一階段,清華大學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結合清華大學十五次黨代會的部署,牢記囑托,乘勢而上,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帶頭深化各項改革,為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經驗示範。

  推動大學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必須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必須以創新為引領,必須以改革激發內在的活力,必須要聚焦立德樹人主責主業,必須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必須始終保持開放的姿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清華大學是黨領導的大學、社會主義的大學,也是人民的大學。清華大學辦學永遠要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推動大學高質量發展,還需要把握好“一二三四五”。其中,“一”是指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二”是指兩個變局,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三”是指學校在教育界、學術界、行業界三個“界”的角色;“四”是指國際大學人才培養的四類典型模式;“五”是指大學治理的五個體係。

把三個“第一”更好地結合起來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需要大學思考如何在教育界、學術界、產業界更好發揮作用,把三個“第一”更好地結合起來。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主要是學校作為學術界的重要力量應該承擔的使命;培養人才第一資源,是學校作為教育界成員應該承擔的使命;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恰恰是學校在服務產業界方麵應該承擔的使命。過去,清華大學主要以參與項目合作的方式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下一步,要探索用新型舉國體製來解決產業界難題。

  厘清與教育界、學術界、產業界的關係,有助於學校認清自身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辦學方向、使命、定位和角色。實際上,學校的這些角色彼此之間是有衝突的。例如,科研與教學之間存在矛盾,過去教授更願意把時間花在科研上,而不是教學上。科研和產業服務之間也存在矛盾,後者需要解決很多具體的細節問題,與純學術研究很不同。學校培養的研究生在進入產業界工作後也有諸多不適應。

  針對這些問題,清華大學一方麵通過體製機製改革,化解矛盾。例如,在教研係列的人事製度中專門規定,教師無論職稱高低,必須有40%的時間用於教學,從而緩解科研與教學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麵,學校也在考慮未來對院係進行分類,將三個“界”的任務分給不同類別的院係,同時加強統籌,形成一加一大於二和整體協同的係統效應。

綜合四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分別以“學科—專業”和“本科生—研究生”為維度,可以把國際上的人才培養模式分為四類,即注重專業和研究生培養的美國創新型大學培養模式、注重學科和研究生培養的德國研究型大學培養模式、注重學科和本科生培養的英國文理學院培養模式,以及注重專業和本科生培養的蘇聯職業類大學培養模式。其中,學科指的是知識的體係,專業指的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分工。

  在清華大學,這四種人才培養模式都有體現。未來,要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四種模式的優勢融通起來、發揮出來。目前,各院係在學科型研究生培養和專業型本科生培養方麵有優勢,但專業型研究生培養和學科型本科生培養方麵相對弱一點。因此,學校通過建立書院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加大這兩類人才培養力度。同時,考慮降低本科生學分要求,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在本科階段得到更全麵的發展,而不是僅僅圍繞一個專業很快定型。

 在發展中提升大學治理能力

  在研究學校治理體係時,需要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傳統,從學校內外部的聯係對象出發,分析這些對象和學校之間的相互訴求,梳理諸訴求之間的矛盾並確定解決方案,從而明確大學治理的關係體係和價值體係。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建立我們的製度體係、組織體係、運行體係,形成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大學治理體係。建立大學治理體係是一個循環發展的過程。隨著學校事業發展,內外部的關係對象會演變,從而對大學的製度體係、組織體係、運行體係提出變革要求。學校主動響應這種要求並變革治理體係就是自我革命。這樣的循環發展過程有助於推動大學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目前,清華大學推動了書院、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的建設和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改革,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改革在醞釀推進中。這些工作就是一種探索,而探索過程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全體清華人將共同努力,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貢獻力量。

  新時代新征程,清華大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參與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宏偉壯麗的事業,永葆家國情懷,胸懷天下,團結協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再立新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21-05-06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