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 王陽)“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成果轉化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表示,轉化道路不通暢,就會導致很多科技成果“躺在實驗室睡大覺”,失去應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通過細致的調研,陳軍發現,高校和科研機構“不願轉”“不會轉”的現象比較普遍。
深入分析原因,陳軍認為,當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機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場機製和激勵機製,導致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下。此外,對科研人員的考核和激勵機製也不完善,科研人員缺乏足夠的動力和壓力,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不夠緊密、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等問題,也製約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和質量。
“企業在市場上摸爬滾打,最懂客戶的需求;高校科研團隊在科技前沿潛心耕耘,最了解技術發展的新動態。”陳軍認為,要讓企業和高校各展所長,在科技創新中實現優勢互補,讓前沿技術更接地氣、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後一公裏”。
如何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製?陳軍建議,要理順機製,搭建平台。各級政府與各高校、科研院所同向發力,高質量、快節奏打造合作的平台載體,促進高校和企業雙向奔赴。提升科技成果評估、交易、轉化等環節的規範性和透明度,加強市場機製和激勵機製的建設,健全成果轉化平台服務機製,健全產學研用對接合作機製。
在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方麵,陳軍認為,一方麵,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結構,堅持積極引進人才與本土培養人才相結合,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另一方麵,要繼續探索更加合理全麵的人才聘用製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應急科技攻關中“挑大梁”“當主角”,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機會和更寬闊的平台。
陳軍還提出了加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投入,持續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之間的銜接和融合,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建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