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實施初中後職普分流政策,職普比要求從1:1分流調整為大體相當再到職普協調發展,但由於很多地方將其錯解為放棄普職分流,簡單擴大普高規模、弱化中職地位,背離了職普協調發展的題中之義。”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對記者說。
經過調研,王仁祥發現,在職普協調發展中,存在規模不協調、質量不協調、關係不協調、體係不協調、認知不協調等問題。
王仁祥表示,2013年到2022年,全國中職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學生比例由45%降到34%,個別省份降到15%以下,規模占比出現不協調趨勢,然而,中職畢業生的社會需求仍然較大。我國2.95億農民工中69.3%僅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發達地區仍然存在技工招工難的情況,三產服務人員缺口巨大。
從質量上看,受辦學經費不足、優質中職升格等影響,中職質量參差不齊,導致中職在現代職教體係基礎、兜底教育、本土化人才培養、鄉村振興等諸多方麵的應有功能難以彰顯。
“受製於中考分批錄取、學籍管理等體製機製障礙,職普融通不暢,普高生轉入中職易,中職生無法轉入普高,學生的多樣、多變教育選擇需求被壓製。”王仁祥表示,從體係上看,存在中職升本比例有限製、本科院校招生積極性不高、本科職業大學學校數和專業數嚴重不足等問題。
此外,王仁祥指出,社會對分流政策存在認識不足甚至誤解,有觀點把超過70%的中職生升學作為“去中職”的論據,其實中職與升學並不對立,升學恰恰是為適合中職教育的學生拓寬了成長通道。
為此,他提出以下建議:
一要調整優化布局結構,加固中職基礎性地位。首先,從國家層麵出台高中階段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引導各地因地製宜、科學合理確定職普招生比例,不搞“一刀切”,避免大起大落;其次,指導各地統籌測算高中階段教育學位規模,加快改善公辦中職學校辦學條件,提升公辦中職學校辦學承載能力;最後,嚴格控製審批新設民辦中職學校,有序撤並一批差、小、劣的中職學校。
二是要著力提升中職質量,增強中職教育吸引力。首先,加快實施中職“雙優計劃”。支持各地高標準建設一批優秀中職學校和優質專業,大力提升中職教育辦學質量;其次,全麵提升關鍵辦學能力,打造一批中職核心課程、優質教材、教師團隊、實踐項目,建設一批中職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重點項目,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麵;最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三是要統籌推進職普融通,滿足學生多樣化選擇需求。首先,修訂中職學校教學大綱。從國家層麵修訂中職教學指導文件,突出加強基礎職業能力和基本文化素質的培養;其次,深化課程改革,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課程體係,積極探索與普通高中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最後,完善學籍管理,修訂普通高中學籍管理規定,允許中職學生和普高學生學籍互轉,出台互轉操作辦法,打破學籍管理製度瓶頸。
四是要完善現代職教體係,暢通中職學生成長通道。首先,加快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支持各地加快新設一批職業本科大學,高標準辦好一批職業本科專業,建立實施“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製度,擴大中職學生升入本科的比例;其次,完善貫通培養機製,支持各地擴大優質中職與高職學校貫通培養規模,探索開展中職教育與職業本科教育銜接培養;最後,暢通職業發展路徑,大力推進“新八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製度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製度,將技能人才納入地方人才政策,發揮成長空間和社會待遇的示範效應。
五是要積極做好宣傳引導,扭轉中職教育刻板印象。首先,辦好職業教育活動周,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增強老百姓對中職教育的認同感;其次,加強職業啟蒙教育,出台職業啟蒙教育指導性文件,在beplay体育手机開設職業啟蒙教育的課程,增強青少年對職業的認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