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全國各大城市正在積極“備老”,擴大老年服務資源供給成為各地部署的重點之一。
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早在2021年北京就提出構建覆蓋城鄉的老年教育服務體係,退休人群興趣生活服務平台紅鬆還入選了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名單;2022年深圳宣布要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台;近期上海也發布了18個老年教育智慧學習場景……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老人們正在跳出“圍著兒孫轉”的傳統退休生活模式,夕陽紅老友團“抱團養老”、結伴學習、在線追星等成為常態,僅紅鬆平台上就累計彙聚了1000多萬這樣的“新生代”老人。
互聯網時代下,全新的中國式退休生活正在拉開序幕。
深諳老年人需求,紅鬆專為退休人群服務
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其中60歲到69歲的低齡老人占老年人口55.83%。國家衛健委表示,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
麵對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如何在健康、生活、娛樂、消費等諸多層麵提供適需服務,成為全國各地都要麵對的命題。
退休人群興趣生活服務平台紅鬆,便誕生於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之下。
紅鬆聯合創始人、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博士何嘉從事老年健康領域的工作10餘年,也曾長時間在一線接診。在他的印象中,老人們總是喜歡拉著他聊天,在他的診室裏一待就是20分鍾,甚至更久。有時候,還沒有開始治療,僅僅聊了一會兒天之後,老人們就感覺“病情”好多了。那時的何嘉每年要接待超過4000名這樣的“患者”,而他每年和老人們“話療”的時間超過了1000小時。
何嘉將這種現象歸結為:老人生活價值感的缺失。“很多老人是很孤獨的。”何嘉指出,上了一輩子班,突然不用上了,那麼每天能做點什麼呢?有的人買菜做飯帶娃,然後和鄰居的張大媽李大爺聊一些仨瓜倆棗的生活瑣事;有的成為了留守老人,年輕人回家看望父母,頭三天母慈子孝,三天以後雞飛狗跳。“你說為什麼呢?因為彼此之間能分享的東西不多,說多了就不耐煩了。”
於是,何嘉決定為這群退休老人做一點事情。“我們想要幫助老人緩解孤獨感,解決他們價值感缺失的問題,這是我們的出發點”。
2020年春天,紅鬆正式成立,專注於為中國退休人群提供在線興趣服務。
係統體驗流暢,產品矩陣完善,紅鬆用戶迅速突破千萬
事實證明,紅鬆的提前部署是正確的。成立僅兩年多,紅鬆累計用戶規模就達到了千萬級別。提前部署,也讓紅鬆在兩方麵迅速建立起了核心優勢。
一方麵是係統體驗的流暢性,這是所有老年興趣生活服務類平台發展基礎中的基礎。
在創立之初,紅鬆選擇了騰訊生態作為從0到1的開始。在紅鬆看來,“作為一個社交平台,微信連接用戶服務銜接是最流暢、質量最好的。”最初,紅鬆通過微信小程序開展講師直播活動,並在直播結束後通過微信社群將直播內容分享給更多新用戶,吸引了第一批種子用戶。在最早的一批用戶中,一位“社牛”老奶奶,更是主動把講師直播內容分享給了自己的“姐妹團”,並組建多個紅鬆用戶社群。直到現在,這位老奶奶仍舊是紅鬆的活躍用戶和“義務宣傳員”。
迅速增長的用戶既代表著市場旺盛的需求,也給紅鬆帶來了係統穩定性的挑戰。為此,紅鬆再次選擇騰訊,部署底層基座。據紅鬆負責人介紹,騰訊雲為紅鬆提供了橫跨服務器、CDN、對象存儲、監控報警、日誌服務等多個板塊的產品服務,很好地支撐了紅鬆多個產品和服務的穩定開展。比如,針對海外鬆友們的訪問掉線的問題,紅鬆引入了騰訊EdgeOne產品,為紅鬆提供海外加速節點。海外的鬆友可以優先連接距離自己最近的海外服務器,再通過EdgeOne的算法調優,選最快的路線“回國”,來流暢地訪問紅鬆。
另一方麵, 愈發龐大的用戶群體帶來了更多的細分需求,倒推著紅鬆不斷完善產品矩陣、壯大師資力量,通過這些 “核心力量”的構建,逐步奠定其行業領頭羊的地位。截至目前,紅鬆已經在北京、成都、杭州、武漢等多地設有研發中心,擁有超過4000名講師,45-80歲用戶累計突破1000萬,是國內知名的退休人群興趣生活服務平台。
構築老年社交圈,1000萬“鬆友”重新定義中式退休生活
“如今62歲,時光一去不複返,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美,現在隻想保持好心態,過好人生下半場。”昵稱@傲雪紅梅 網友在紅鬆APP#鬆友最美舊照#的話題下這樣寫道。
在紅鬆APP的“話題廣場”上,既有#我家的老物件#、#一讀為快#這樣夕陽紅話題,不停刷新著100萬、110萬的熱度記錄;也有#我的追星經曆#、#我身邊的智商稅#這樣的潮流話題,時不時被高齡網友們衝到熱搜榜前沿。
這群高齡網友,被紅鬆稱為“鬆友”。除了分享生活,他們還熱衷於在線學習、交友。
紅鬆平台上有聲樂、毛筆字、剪紙編織、攝影修圖、瑜伽舞蹈等講師……天南海北的鬆友們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各自聚集在心儀講師的“小站”裏,形成了一個社交圈,逐步建立起一個不再圍繞子女轉的、屬於自己的“朋友圈”。
有一位油田老工人,幾乎在戈壁上度過了一輩子,每年才能和家人見一次麵,強烈的孤獨感充斥著他每天從早到晚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報名了紅鬆的葫蘆絲課,每天在平台上和老師同學們連麥互動,在葫蘆絲學習“小站”分享自己的練習錄音,在評論區和同學互相稱讚鼓勵……逐漸感受到學習交友的樂趣後,他又在紅鬆報名電子琴課。樂聲和老師同學們的歡笑聲回響在他的手機裏,也飄蕩在戈壁灘上。老人說,“音樂正在充滿我的生活”。
鬆友們還有自己的“社交貨幣”和“互聯網黑話”。
當年輕人們在糾結小朋友對自己的稱呼是“哥哥姐姐”還是“叔叔阿姨”的時候,這群60多歲的鬆友們正在自己的熱搜評論區裏互稱“帥哥美女”;當大學生還在課堂上默念“不要點我名不要點我名”的時候,紅鬆講師們的直播間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連麥隊伍”……
在這樣一個“老人to老人”的平台上,積極擁抱人生下半場的退休老人們,正在重新定義自己的退休生活,創造了一種全新的“互聯網+養老”方式。用何嘉的話來概括,這種新的退休生活就是“有事做,有朋友,很開心。”
“這也是我們想給用戶帶來的結果,老人的學習不是為‘考高分、拿offer’,而是享受於學習進步交流的過程。”何嘉說。
提示:該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本網發布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該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