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麵困惑,有所為,有所不為
張希
吉林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4年6月21日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全校教職員工,代表校黨委薑治瑩書記,向2024年畢業的10526名本科生、6945名碩士生、914名博士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在這美好的初夏時節,同學們順利完成畢業答辯,紛紛穿上學位服,走遍校園每個角落,在熟悉的教學樓和圖書館裏,在學校先賢的塑像旁,駐足拍照留念,定格青春的記憶。走在校園裏,時常有同學邀請我合影,我都會詢問同學們的畢業去向,有的繼續深造,有的去高校院所工作,有的考公務員,有的即將成為律師、醫生或工程師,有的投身於互聯網、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你們的選擇幾乎遍及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這正是我們作為綜合性大學培養多元人才的驕傲所在。
我們有一位可愛的畢業生,拿著一塊牌子在校園各處留影,牌子上寫著“不讀了”。我對同學們的幽默和畢業的喜悅深表理解。但在此,不得不再次囑咐大家,畢業有時,而學海無涯。學可以就上到這了,但讀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我們的教育理念是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其中,能力培養就包括終身學習和不斷自我革新的能力。不論同學們選擇哪條道路,都需要與時俱進,革故鼎新,這樣才可以讓我們從容地應對工作生活中可能產生的各種問題和困惑。
在科學發展中,“困惑”有著積極的意義。達德利·赫施巴赫教授說:“困惑不一定是壞事,也不需要刻意回避;事實上,困惑恰恰表明我們正在朝著新奇和意想不到的方向前進。”一塊與眾不同的石頭給童年的李四光先生帶來了困惑,卻最終幫助他確認了冰川遺跡,解析出海陸變遷曆史;一個被汙染的葡萄球菌培養基給弗萊明帶來了困惑,卻推動了青黴素的發現,拯救了無數生命;穿透金屬的α粒子給盧瑟福帶來了困惑,卻啟發他提出了原子核模型,幫助我們更深層次地認知了物質結構;太陽光譜中的一條暗線給基爾霍夫帶來了困惑,卻讓我們能夠知道億萬裏外天體的組成。可見,在科學研究中,困惑是創新的萌芽,感到困惑意味著不理解,才有重要發現的可能。我想,科學如是,人生和職業發展亦然。每個人的人生隻有一次,既不必重複過去,也不該複製他人,而應當從一次次的困惑中思索和求變,不斷自我革新,收獲與眾不同的精彩人生。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使命,在座的同學們也不例外。你們成長於信息化的時代,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便捷地體驗廣闊世界與多元文化;你們生長於勃勃生機的國土,可以在和平安穩的環境中實踐自己那些看似不著邊際的想法;而你們又站在人工智能時代的風口,直接受益於個體能力的無限拓展,任何想法似乎都算不上不著邊際。隨之而來的,這個時代期待你們有更多的作為:期待你們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提出好的問題;不僅能跨越邊界,還能打破邊界;不僅能適應變革,還能引領變革。
要有所為,亦要有所不為。古人常說“慎獨”,就是要求我們在獨處之時依然能謹守正道。這一點,在此時此刻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值得重視。不知道現在的同學們是否還讀金庸的武俠經典,在《天龍八部》中,越是高深的武功,越需要精深的修養來製衡和指引。人工智能的賦能,使在座每一位都有望成為“武林高手”,然而能力越強,越要“慎獨”。如何在能力強大之時,依然保持謙卑寬容、恭儉溫良;在少有製約之時,依然能秉持公義、勇於擔當;在麵對種種誘惑時,依然能心懷良知、取舍有度。這都是你們離開校園後,在人性和價值觀上將要麵臨的重大考驗。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最推崇“中行”之人,進能行道,退能不為。如果做不到“中行”,至少取其一,或如狂者勇於進取,有所作為,或如狷者堅守底線,有所不為。無論做到哪一樣都需要足夠的勇氣和定力。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藍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將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未來25年強國建設的生力軍,願同學們在奮鬥的征程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困惑,都能積極麵對,無論進取行道還是守節不為,都能以非凡的勇氣與定力,去書寫各自精彩的人生。
再次祝賀同學們!祝福同學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