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審計大學留學生赴蘭考實踐活動成果豐碩
4月24日,來自南京審計大學的17個國家36名中國政府審計獎學金項目留學生跨越五百多公裏距離,來到焦裕祿精神發源地——河南省蘭考縣,開展了為期3天的學習實踐活動。
活動第一天,河南學習實踐活動開班儀式在焦裕祿幹部學院舉行。審計署國際合作司司長薑海鷹,河南省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趙喜林、副廳長馮亞輝,開封市委書記高建軍、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陳維忠、開封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管堅勇,南京審計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乾文、國際學院黨總支書記薑德波、院長王素梅等出席開班儀式。
薑海鷹在致辭中強調審計工作有很強的實踐特性,自2016年審計署與南京審計大學合作開展中國政府審計獎學金項目以來,一直重視為留學生學習提供實踐考察機會。
高建軍在致辭中介紹了開封的曆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焦裕祿幹部學院建設發展情況。希望各位學員真切感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脫貧攻堅戰給蘭考帶來的巨大改變,更好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李乾文表示,希望參加本次學習實踐活動的36名中國政府審計獎學金項目留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國情,充分感知中原文化,為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貢獻力量。
隨後,來華留學生參觀了蘭考縣展覽館、惠安街道何寨村,了解到蘭考悠久的曆史及風俗文化,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在蘭考縣審計局,一線審計人員向留學生介紹了扶貧審計、大數據審計的業務實施情況,並與留學生開展了深入的交流。審計署國際合作司司長薑海鷹親自回答來華留學生的問題。
25日上午,審計署國際合作司司長薑海鷹、河南省審計廳黨組書記趙喜林、副廳長馮亞輝等出席審計業務交流會。
趙喜林向留學生介紹了河南近年來審計工作成果,特別是扶貧領域審計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重要監督作用。河南省審計廳財政審計一處處長靳奎和蘭考縣審計局黨組書記張山分別介紹了有關財政審計情況和蘭考縣特色審計做法及經驗。
交流座談中,留學生踴躍提出扶貧審計、財政審計等方麵的問題,靳奎和張山為其耐心解答。南京審計大學副校長李乾文表示,本次交流會將為留學生及今後的審計實踐提供更多啟發,並熱情邀請河南省各級審計機關領導到南京審計大學指導交流。
25日下午,來華留學生前往東壩頭鎮張莊村、堌陽音樂小鎮和民族樂器工坊、精準扶貧重點項目苜蓿草基地和黃河灣鄉村振興示範區等地參觀考察。
25日晚,來華留學生前往焦裕祿幹部學院進行內部座談交流。來自博茨瓦納的Tumpane Seabelo(湯颯)表示,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中國農村的巨大變化讓她心馳神往;中國政府因地製宜、分層施策精準扶貧的做法,令她印象深刻。
來自利比裏亞的Campbell Sr Gbanjah Joseph(周哲)表示,中國在脫貧攻堅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他所在的國家也正在麵對。中國方案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他要將把這些經驗帶回國,更要把焦裕祿的精神帶回國。他說:“回去後我也要做自己國家的‘焦裕祿’。”
來自盧旺達的Makidoyi Hakim(韓東一)表示,焦裕祿的事跡告訴他,隻要有信仰,一個人就能把群眾擰成一股繩,帶動大家一起改變整個世界。
其他留學生也紛紛表示這次蘭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學之旅收獲很大,他們要學習審計專業知識、了解中國的審計實踐,將學到的中國審計經驗帶回國;加倍努力學好中文,爭取有朝一日能用中文和大家交流,更好地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26日,來華留學生驅車抵達開封市進入清明上河園參觀,感受中國北宋時期都城開封的社會生活、市井風情和繁華景象。
此次活動不僅給他們帶來了難忘的學習經曆,更為他們搭建了一個深入了解中國國情、感受中國文化、認識和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平台,他們將學好專業知識為傳播中華文化、搭建中外文化友好交流平台作出貢獻。
文字:馬曉驍、張吟、吳蘇哲
圖片:馬曉驍、部分來源於焦裕祿幹部學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