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2021年度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科評價成果發布
2022-04-01 10:08
中國人民大學
作者:

  3月2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發布論壇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召開。本次論壇發布了《2021年度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和《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機構(2021版)》兩項成果。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出席論壇並致辭,中央宣傳部出版局期刊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倪軼,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王小梅出席論壇並講話。評價發布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張可雲主持。

  劉元春肯定了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對與會嘉賓對人民大學學術評價工作的長期支持予以感謝,期待發布論壇成為多方專家學者探討學術評價、推動學術創新的重要舞台。

  倪軼在發言中認為,完善期刊評價是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並提出了期刊評價工作的三個建議:一是以內容質量評價為中心,引導期刊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學術導向、價值取向;二是深入把握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不同特色與不同期刊的辦刊特色,引導功能定位、突出特色發展;三是在期刊定性評價上實現新突破。

  李軍在講話中指出,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和價值導向。對於學術期刊而言,要導出“三個建構”:媒體建構話語體係、論文建構話語方式、傳播建構話語力量。在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破四唯”和“立新標”中,學術研究應當把握好學科細分化的限度,要特別關注文理雙棲、學科融合問題,以有利於促進學術研究的係統性、聯係性、統一性,產出大學問。

  王小梅在發言中強調,人民大學每年3月的學術評價成果發布已經成為了學術界、教育界翹首以盼的學術事件,期待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能夠延續在高等教育行業的光榮傳統,始終走在新時代學術評價的前沿。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副主任兼副總編、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副主任錢蓉介紹了《2021年度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和《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機構(2021版)》兩項成果。

  在《2021年度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中,共有563種人文社科期刊和318個作者機構榜上有名。在人文社科綜合期刊轉載指數排行榜中,《中國社會科學》《學術月刊》和《學術研究》居於前三;在高等院校總排名中,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名列前三;在社科院、社科聯轉載指數排名中,處於前三位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和福建社會科學院;在黨政幹部院校排行榜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和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位居前列。《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機構(2021年版)》是第三次發布。本版完善了機構入選標準,以綜合指數為排序依據,並適度減少了整體入選機構名單,最終有184個一級機構和315個高校所屬機構入選。從複印報刊資料的角度遴選出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有競爭力的學術機構。

  上海社會科學院與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作為上榜機構代表,及《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會科學研究》《文藝研究》等期刊負責人圍繞對複印報刊資料和評價成果的看法、期待、建議,以及各自體會等發表了真摯的感言。

  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王玉梅在題為《攜手共擔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使命》的發言中,回顧了上海社會科學院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期刊發展中的奮進曆程,號召大家共同承擔起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係的使命。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方卿探討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的三個痛點:項目與成果評審之痛、機構評估之痛與人才評價之痛,並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教授韓召穎探討了綜合性學術期刊學術評價中的問題,並著重思考了綜合性學術期刊在數字時代中的傳播問題。

  《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社社長黃進回顧了其辦刊特色與努力方向,並著重分析了“人大評價”對於學術期刊發展的多樣助力。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雜誌社主編、編審金寧深入探討了綜合性文藝理論刊物的生存與發展,以及在三大體係建設中的作用。

  論壇主旨報告階段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高自龍主持,三位嘉賓圍繞“學術評價推動原始創新”主題作了發言。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教授薑春林在報告中認為,學術著作是學術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科學合理的人文社科學術著作評價指標體係能夠為各項學術評價活動提供理論依據與方法參考,並提出了代表性學術專著評價的指標體係。

  浙江工商大學學術評價與科技統計研究院院長、教授俞立平在報告中分析了論文、職稱、學曆、獎項、帽子“五唯”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的程度,並認為大樣本量下,學術論文評價具有較強的公平性,學術評價應該注重論文、著作的回歸。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編審楊紅豔在報告中闡述了“基於評價”的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在多年選文、評文實踐中如何推進學術創新,並分析了2021年度部分學科的學術創新力評價數據。

  複印報刊資料係列學術評價研究成果,每年3月定期發布,至今已有22年。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秉持“以學術成果為指向,以同行評議為主導,以價值判斷為引領,以數據分析為支撐”的理念,發展成為覆蓋期刊、科研機構、學者、學科、論文五大類評價對象的完整體係,複印報刊資料的轉載量、轉載率、綜合指數等已逐漸被學術界和期刊界視為哲學社科學術評價、科研考核的參考依據之一。成果質量導向的“人大轉載”“人大評價”體係,為我國人文社科成果評價提供了有價值的新視角。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中國人民大學 2022-04-14 09:32
中國人民大學 2022-04-12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