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語合中心)主辦,華東師範大學承辦的中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比較文學係成立儀式在校舉行。
華東師大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比較文學係揭牌
比較文學本碩博一體化培養 聚焦中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華東師大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比較文學係成立,是目前國內唯一招收本科生,建立比較文學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機製的比較文學係。華東師大將在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框架下,強化教學科研資源兼具中文學科和外文學科的優勢,著力加強比較文學專業建設;將以中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導向,促進比較文學學科建設與國家文化戰略創新的協同推進。
該係未來的發展重心包括兩方麵,一是憑借教學和科研創新加強文學在文化傳播交流中的作用,讓文學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與其它生活世界發生有機勾連的重要媒介;二是在中文和外文學科發展的總體方向上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深入探究聯合中文和外文學科優勢的路徑,以期打破學科壁壘,改變現有人文學科格局,切實地推進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係的建設。
成立大會現場
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強調,作為教育部直屬、國家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學校始終銘記“育人、文明、發展”三大使命。他指出,學校的中國語言文學、外語學科有著深厚的曆史積澱,並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已經成為全國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專業研究及國內外漢語師資培養的重鎮。比較文學係的成立,將促進多學科專家學者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在華東師大發展“新文科”的良好勢頭。
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致辭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指出,國際中文教育以語言傳播為窗口,與世界文化互學互鑒。在多代人的努力下,專業化、多學科交融的本、碩、博人才培養體係逐步完善與發展,語言文字傳播與文學文化交流也協同發展。華東師大比較文學係的設立為國際中文教育開辟新的領域、新的實踐,具有開創性的示範意義。他期待在各個學科的協同發展下,專家學者共同努力,攜手合作,為推動世界文明的互學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貢獻。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馬箭飛主任致辭
開幕式由華東師大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副院長葉軍教授主持。香港城市大學張隆溪教授、華東師範大學陳建華教授、哈佛大學David Damrosch教授、哥廷根大學Peter Hajdu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劉建軍教授、浙江大學聶珍釗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彭青龍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宋炳輝教授、華中師範大學蘇暉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王寧教授、浙江大學許鈞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楊慧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葉舒憲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袁筱一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曾豔兵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査明建教授、北京大學張輝教授分別致辭。
開幕式致辭環節
特約論壇主題為“新形勢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發展”,由華東師大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副院長丁安琪教授主持。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教授作《講好中國發展的普遍道理》報告,北京語言大學李宇明教授作《國際語言傳播機構的發展趨勢》報告,北京大學陸儉明教授作《增強中文國際傳播能力,讓信息“逆差”變為“順差”》報告,上海外國語大學柴明熲教授作《從中譯外看文化走出去——以“夢之地·上海”為例》報告,天津師範大學鍾英華教授作《國際中文傳播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報告。
第一場主題論壇題為“比較文學方法論與學科建設”,由華東師大範勁教授主持。杭州師範大學耿幼壯教授作《跨媒介、跨學科和跨文化的比較文學研究》報告,中國人民大學郭英劍教授作《對比較文學學科建設的一點思考》報告,浙江工商大學蔣承勇教授作《比較文學的方法論意義與中文學科建設的國際視野》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梁展教授作《關於中外譯人才培養方式的思考》報告,首都師範大學林精華教授作《來自中國首家比較文學係的祝賀與期許:製度化比較文學在中國的必要性和艱巨性》報告,複旦大學劉耘華教授作《比較文學本科課程要以經典研讀為中心》報告,上海財經大學譚瓊琳教授作《中西思想文化互鑒能力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報告,複旦大學楊乃喬教授作《論比較文學的學科意識與合法化的可比性》報告。
線上參會的專家、學者
第二場主題論壇題為“國際傳播的現狀與困境”,由北京語言大學陳戎女教授主持。南京大學何成洲教授作《中國文學如何走“進”世界?》報告,上海外國語大學喬國強教授作《中國文化的傳播路徑與方法》報告,同濟大學吳贇教授作《中國文化對外翻譯傳播的曆史、現實與未來發展》報告,杭州師範大學殷企平教授作《知己知彼:國際傳播的前提》報告,上海師範大學朱振武教授作《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問題與策略》報告。
第三場主題論壇題為“比較文學領域下的國際傳播研究”,由大連外國語大學華媛媛教授主持。四川大學曹順慶教授作《文學的橫向發展變異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報告,天津師範大學郝嵐教授作《比較文學新範式與中文傳播的機遇與挑戰》報告,浙江大學郝田虎教授作《方興未艾的跨文化研究》報告,蘇州大學季進教授作《當代文學海外傳播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報告,李偉昉教授作《加強中國文學經典的國際傳播能力:以湯顯祖為例》報告,廈門大學陸建德教授作《唐詩中的西域文化及其啟示》報告,上海政法大學屈文生教授作《“新翻譯史”何以可能》報告,上海交通大學尚必武教授作《比較文學與中文國際傳播的“故事”和“話語”》報告,華中科技大學譚淵教授作《顧彬的《老子》新譯與話語建構路徑》報告,南開大學王立新教授作《國際中文教育視閾中的比較文學》報告,浙江大學吳笛教授作《文學的影響研究與中國詩歌的國際傳播》報告,上海大學曾軍教授作《“在世界中”的中西文論對話如何可能?》報告,上海外國語大學張帆教授作《中國故事的世界性與國際傳播研究》報告,杭州師範大學周敏教授作《比較文學與中國文化走出去:一個孔院中方院長的現象學觀察》報告。
論壇重點探討新形勢、新階段下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發展的問題,考察了中文國際傳播的新途徑、新形式、新目標。來自哈佛大學、哥廷根大學、匈牙利科學院、香港城市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政法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師範大學、廈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河南大學、四川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等單位的50餘位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參加了本次論壇。
線下參會的部分專家、學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