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新學期線上教學的第二天,我通過網絡授課的方式給大家上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課。我們正麵臨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大,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疫情,目前,雖然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我們安排今天的疫情防控第一課,就是要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教育部、上海市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學判斷與決策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學校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全麵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多次主持重要會議、發表重要講話、作出多次重要指示批示。他強調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同誌要求堅決防止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近期在全麵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的相關會議上專門強調,對上海來說,風險並未減少,戰鬥遠未告捷,要始終繃緊防反彈這根弦不放鬆,精準有效防控輸入性風險、流動性風險、聚集性風險,高度關注境外輸入風險。如果鬆勁了、大意了,就可能“前功盡棄”。
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統一部署要求,學校堅決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在疫情得到有效控製前學生不返校,最大程度保護師生健康。近階段,學校堅持一手抓好校園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線上教學, “停課不停教、不停學”。雖然大家身在各處,很多同學暫時隻能宅在家中,但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願是一致的:期盼著戰疫阻擊戰的勝利,期盼著大家早日回到校園!
在舉國上下眾誌成城、共克難關之時,同濟人如何與中華民族命運休戚與共,如何用實際行動踐行“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同濟精神,如何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學校各項工作中將責任與擔當熔鑄其中,下麵我和大家分享六個方麵的內容:
一、黨員幹部,全力守好“責任田”、護好“一校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學校在第一時間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專項工作小組和工作專班,我和陳傑校長擔任組長,各二級單位成立疫情防控應急工作小組,明確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院(係)黨委書記、院長為本單位防疫工作第一責任人。同時,啟動學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緊急預案,學校也從寒假值班狀態立即轉為應急狀態,疫情防控緊急動員令下,全校上下迅速行動起來,校領導每天在崗帶班,關鍵部門幹部每天在崗工作,學校許多機關幹部和學院領導毅然取消或中斷了在境內外的休假,返回上海居家隔離,為節後疫情防控工作提前做好準備,四百餘名黨員幹部報名組成誌願隊伍以備急需,後勤、保衛等部門工作人員也放棄假期,日夜堅守崗位,各學院和單位也自覺組織力量投身於防控第一線。
疫情防控開始以來,學校根據疫情發展和上級要求,製定了一係列疫情防控方案,紮實有序開展了校園各項防控工作。為保障全校學子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學工戰線每日了解36000餘名同濟學子的動態並上報相關部門,每天24小時在崗在線,守護學生身心健康。學校校園實行了控製性開放,執行進校審批、身份核驗和體溫檢測等製度,守牢守好校門,為校園內每一位師生的健康守好第一道防線。校園內學生公寓和教師校內公寓嚴格實行封閉式管理,謝絕訪客,進出均需檢測體溫。食堂就餐采取錯時、避峰、打包自提等方式。在校居住的六百多名師生顧全大局,嚴格遵守學校規定,克服因封閉管理帶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的不便,“宅”在宿舍,積極配合學校工作。
學校也十分關心在各地的學生,特別是牽掛在湖北的同學們,2月7日,我和陳傑校長及其他校領導一起,專門召開了與湖北籍師生網上視頻交流會,向他們表達了學校的關心和問候,也對師生關心的一些問題作了解答,800多位在鄂師生參加了視頻會,他們的積極、樂觀的狀態也深深感染了我們。
二、不忘師者初心、守土有責,停課不停教。自2月13日以來,學校各部門教職員工恢複工作狀態,以錯峰上班、在家辦公、線上辦公等多種方式,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學校一手抓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續嚴格落實,一手抓新學期各項工作,特別是線上教學工作的周密準備。2月27日,經上海市教委批準,學校下發了《同濟大學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線上教學通知》。決定從3月2日起,開展教師線上教學,導師線上指導,學生居家進行學習和論文工作。為此,學校從春節以後就開始準備,我們對本學期3541門本科生課程(教學班)和1404門研究生課程全部進行了摸排,根據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就每一門課程的開課時間、課程資源、教師安排、教學組織、教學形式、授課平台等製定了實施方案,一些不便於開展線上教育的課程和實習、實訓、實踐類課程視後續情況另行安排,其他課程積極推進線上教學。
學校開展了ZOOM等在線平台的全麵測試,學校目前最多可同時開展400門課程在線授課,能滿足正常教學的要求。為了確保上課質量,各學院都成立了線上教學領導小組,組織具有線上課程教學經驗的教師成立了技術支持小組,指導任課教師實施線上教學;每門課還配備了課程研究生助教,協助教師進行課程視頻錄製、考勤、答疑等工作;學校信息辦建立了Canvas、Zoom、愛課程、超星、智慧樹等培訓課程,麵向全校師生開放;學校對教師線上教學方法進行全員培訓,超過4000人次。在正式開始線上教學前,各門任課老師積極準備,在各個平台上尋找優質的教學資源,對所使用的授課平台進行測試,完善並上傳課件、講義、作業、練習題等,努力讓線上課程更加豐富和生動,做了大量的線上教學準備工作。學生工作部門已經對學生的網絡學習條件進行了全覆蓋調研,對於在在線學習方麵確有困難的部分學生,逐一製定了針對性預案。
由於做了充足的準備,在昨天的第一天的線上教學中,教學秩序良好,當天共開設了課程856門,同時最大開課數為239門,同時最多在線7599名學生,一天共計上課34695人次。在師生們的反饋中,也肯定了線上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中,主講《運籌學》的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滕靖教授,專門以本次疫情防控為背景編寫了課程引例,還結合課程實際專門編製了“使用ZOOM平台上課的八個注意事項”。他說,如果同學在家中能獲得在學校教室裏一樣的聽課效果,我們做老師的就安心了,我想這也就是一個教師對國家疫情防控工作能做的最大支持。新生院濟人學堂學生朱曉萱覺得,在課堂過程中通過實時彈幕的方式進行交流,比以往的溝通更為方便,老師在線上上課過程中進行提問,搶答環節也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當然,這樣規模的線上教學是第一次,無論對於同學們,還是各位授課老師以及管理部門,都有一個適應過程,也難免遇到各種困難,但隻要師生一起努力,我們就能把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減到最小,學校、學院和老師們也會盡最大努力幫助同學們完成後麵的學習。
三、專家教授勇挑重擔、聚焦科技攻關。疫情發生以後,學校以國家的緊迫需求為己任,充分整合校內多學科力量並聯合校外科研力量進行相關的科研攻關,我們依托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和教育部細胞幹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組織附屬東方醫院聯合藥物研發生產企業等緊急開展疫苗研發,並參與科技部應急攻關項目。目前疫苗經過小鼠初次免疫實驗驗證,已進入中試階段。幹細胞輔助治療、廣譜抗病毒噴霧研製等其他科研攻關工作也在緊張開展和推進。
陳傑校長親自掛帥,依托上海自主智能無人係統科學中心,自籌經費緊急啟動“同濟大學新型冠狀病毒防治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形成公共衛生防疫防控智能技術支撐體係。自主研發的第一套疫情防控智能識別係統(Tongji NCP-AIS)已在四平路校門口試運行,該係統依靠大數據支持,可快速識別人流中個體感染者的風險,為疫情期間校園管理再上一道“安全鎖”。同時NCP-GIS團隊還研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地理信息係統(Tongji NCP-GIS),係統初步實現了上海及同濟各校區疫情動態分析可視化、空間影響評估、數據空間分析、人員活動軌跡示蹤等功能,為疫情防控預警和校園防疫決策分析提供空間信息輔助和支撐。
我們組織專家團隊爭分奪秒編寫《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手冊(高校版)》,其中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首印10萬冊,贈送給湖北和上海市民,同時在線免費全文發布,為疫情中的大眾提供心理援助。我們發揮智庫多學科綜合性優勢,組織專家向中央、部委和上海市就疫情防控和恢複生產等建言獻策,截至目前,組織編寫各類高質量專報累計68篇,不少建議得到采用。正如總書記指出的“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
四、附屬醫院醫務人員發揚“逆行者”精神,緊急馳援一線。1月24日,中國人傳統除夕夜,本應是萬家燈火、闔家歡聚的時光,這一夜,來自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附屬同濟醫院、附屬楊浦醫院的白衣天使們,星夜奔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時至今日,這支醫療隊已駐守金銀潭醫院一個多月,救治了100多位危重症患者,3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2月4日,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整建製承建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暨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55人受命出發;2月19日,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院50人的醫療護理團隊,奔赴武漢雷神山醫院;2月21日,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3位白衣戰士,又馳援武漢。截止目前同濟各附屬醫院已相繼有159名醫護人員援鄂,在一線救死扶傷。這些充滿熱血的同濟醫務人員,從疫情爆發的那一刻起,就跟家人做了“衝鋒陷陣”的報備,一聲號令,義無反顧投身戰場。疫情終將被戰勝,我們等著英雄凱旋!
五、廣大校友,貢獻同濟智慧,紛紛彙聚愛心。同學們,宅在家裏的這段時間,是否也化身“雲監工”,在線“監督”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兩所醫院的建設進度?
十多天,火神山和雷神山從無到有,拔地而起,這其中也有同濟的“硬核”力量。“雷神山醫院”的設計總指揮長楊劍華、工程建設副總指揮馮光樂是我們的校友,參與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設計和建設工作中的還有很多同濟的校友,他們和建設施工團隊一起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速度,人民力量。麵對疫情,學校也第一時間與海內外校友會聯動,發起校友支援抗擊疫情的倡議,充分發揮校友資源支持抗擊疫情。
1月30日,德國校友會與華中科技大學德國校友會合作采購、捐贈的2000套醫用和生化用防護服等物資已經送達武漢臨床一線,英國、奧地利、加拿大等海外校友會和國內各地校友會也紛紛以捐款、采購物資等形式積極支援。
學校跟進設立“同濟大學醫療支援專項基金”,到2月3日,第一期捐款人民幣150.98萬元,已采購口罩、呼吸機、手術衣等物資,以專業高效的物流渠道第一時間送往武漢。學校還發起“同濟英雄基金”,用於獎勵同濟大學各大附屬醫院派出戰鬥在抗疫一線的英雄們。截至3月2日,共收到捐贈人民幣375.68萬元。更重要的是,校友們在海外向世界宣傳中國抗擊疫情工作,發揮了積極正麵的作用。
六、莘莘學子從我做起,加強自律。由於疫情,大家變成了“宅男”“宅女”, 讓我很欣慰的是,在這場戰疫中,同學們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做好每一件小事,履行每一項職責。
麵對疫情,同濟學子一直用實際行動抗擊疫情。藝術與傳媒學院18級本科兩個班級的班長更是聯合發起“心係荊楚,同舟共濟”物資捐助活動,由募集到的資金所購買的1000雙一次性乳膠手套、10000雙一次性鞋套、50副護目鏡和一批消毒水已經送達抗擊新型肺炎的一線——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抗擊疫情貢獻出同濟學子的力量。醫學院趙宇和趙子賢等同學,在導師指導下爭分奪秒、抓緊科研攻關。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勞動彰顯專業力量。在校內,學生誌願者組成多個幫幫團到社區開展宣傳引導工作。宅其身、抱道行,大家還學會了規劃自己的“宅生活”,在閱讀經典中陶冶情操,在網絡平台上自主學習,在居家鍛煉中強身健體。我相信,每一位學子的付出必將以支流彙聚江海,以星火溫暖寒冬;我相信,同學們也必將在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過程中,用自己的成長足跡,抗擊疫情,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同濟導師致學生的一封公開信中,提到靜等春和景明,濟食濟景與共!2017級碩士研究生毛健以同濟學子為名來信學校報平安、彙報思想,提到肺炎將我們阻隔,愛卻將大家的心拉得更近。我們的同學們還創作演唱了《我們心在一起》《我可以》《要相信》等原創歌曲,獻給鬥爭防疫持久戰的“我們”,堅定信念,守望彼此,為武漢加油!為祖國加油!這些信件和歌曲都引發了大量的轉載。
同學們,疫情終將被戰勝,大家也將重返校園。在疫情結束之前,一段時間內,學校都將采用這種線上教學的方式來幫助大家完成學業,在此我有三點希望,與同學們共勉:
一、希望同學們在責任擔當中激發學習動力。“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舍小家為大家、先國家後個人,從來都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基因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同濟大學建校113年以來,始終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責任擔當之於同濟人,是建校初期“救弱莫若醫,救貧莫若工”的大愛憂國;是抗日救亡時“脫棄工服,換上戎裝”的英姿熱血;是民主革命時期為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流血犧牲;是全國院係調整中為祖國教育事業傳承的血脈;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的橋,中國人自己造”的責任使命;是抗擊疫情時主動請戰奔赴鄂楚大地的大任擔當!麵對疫情,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我希望同學們,認真思考,在這次疫情當中,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將來準備做什麼?假如責任與擔當的接力棒傳到大家手中,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看到同學們在轉一條微信,“麵對疫情,你的專業可以做什麼?”醫學專業的同學說“救死扶傷”、工程造價的同學說“火神山和雷神山造價總費用,由我來算量和計價”、電子自動化專業的同學說“持續給社會提供電力支持,並研製出新型智能病毒檢測機器”,還有很多,這裏不一一列舉。希望同學們將抗擊疫情中感受到的這份責任、擔當與所學專業相結合,將個人抱負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二、希望同學們在堅韌不拔中磨礪學習意誌。我們的國家在發展道路上,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與阻礙,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以堅韌不拔、從容而行的品質克服各種困難挑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國家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成長路上會遇到各種艱難困苦,唯有從容而行、不畏險阻地麵對一切,才能“玉汝於成”,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到的一段話:“遇到了困難,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責他人,不要放棄信心,不要逃避責任,而是要一起來戰勝困難。”抗戰時期,同濟大學是搬遷次數最多、行程最遠、過程最為曲折的大學之一,譜寫了教育報國、文化抗戰的壯麗史詩。同濟人在戰事緊張、飛機轟炸的情況下,六次遷校,麵臨一次次的困難,但是同濟師生一直平心靜氣,保持定力,堅持辦學、堅持靜心學習,一直收獲成長。據統計,同濟大學1937年有1074名學生,1945年抗戰結束時學生增至1995人,期間大學部畢業926人。在此期間的同濟人中,有20人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槍林彈雨、血染山河的時代已經過去,同學們在疫情期間,學習生活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便,沮喪、抱怨、煩躁都不能解決問題,越是困難,越要想辦法克服!唯有此,大家才能成長!同學們,抗擊疫情是整個國家的“大考”,但也是人生的一場“大考”,“大考”之下,需要大家每臨大事有靜氣,正麵看待學習中的平川高山,急流險灘,麗日風雨,麵對困難,即便處優也不養尊,受挫仍不短誌。
三、希望同學們在開放包容中創新學習方式。疫情割不斷知識的傳遞,通過線上教學學習新知識將是接下來全校師生的共同任務。線上教學對於有些教師和同學來說是一次新的嚐試,雖然學校已為本次網絡教學做了充分準備,但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可能會出現無法預計的問題,在此希望同學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於在線學習方麵的問題提出建議,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反饋,學校定將持續改進與優化,努力為同學們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疫情之下,同學們也不要有歇一歇,放一放的思想,應該一如既往,盡快調整學習狀態,抓緊學習,竭盡全力地為自己賦能。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和科研要求,在學習中碰到問題,同學們可以創新方式方法,通過組建線上學習小組、預約朋輩小導師等方式,向老師、學長求教,這樣才能在疫情過去後勇敢自信地麵對校園學習生活。
同學們!疫情當前,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戰鬥員,願大家在新學期,將責任擔當扛在肩上,以堅韌不拔的勇氣,開放包容的心態迎接這個特殊學期的到來!同人民一起奮鬥,青春才能亮麗;同人民一起前進,青春才能昂揚;同人民一起夢想,青春才能無悔。
謝謝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