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科技大學榮獲“2020年度遼寧省最受高中生關注本科高校”獎
beplay2網頁登錄 訊近日,beplay2網頁登錄·掌上高考“榜樣力量——2020年度教育盛典”評選獲獎名單揭曉,遼寧科技大學榮獲“2020年度遼寧省最受高中生關注本科高校”獎。

據悉,本次評選設本科、高職、高中、中職四大類共16個獎項。活動經過前期征集、專家會審、綜合評審等階段,最終評選出各類指標下的優質院校,旨在對立足教育本質,不斷創新突破,為實現中國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積聚創新力量的榜樣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推廣,以“榜樣力量”探索教育發展先進事跡,分享教育改革有益經驗,共同為助推中國教育夢提供教育引擎、思想支撐、精神動力。
“2020年度最受高中生關注本科高校”榜單,根據beplay2網頁登錄全國高校招生數據庫、高招智能問答係統中來自各個省份高中生搜索、提問和評論數據,對各指標進行不同權重的加權分析後,結合第三方平台搜索熱度,搜索頻次、瀏覽量等數據進行綜合計算,最終評選出各省(市/自治區)2020年度最受高中生關注高校(本科/高職)榜單。
遼寧科技大學簡介:

遼寧科技大學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所冶金工業學校。1948年始建,1949年組建鞍山工業專門學校,1950年改為東北工學院鞍山分院,1958年升格為鞍山鋼鐵學院,1998年由冶金工業部劃轉為遼寧省政府,實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遼寧省管理為主的體製。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鞍山科技大學,2006年更名為遼寧科技大學。
建校70餘年來,學校已發展成為以鋼鐵冶金為特色,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2007年學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優秀成績。學校堅持“創新為先、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辦學理念,逐步形成“堅持既為冶金行業服務,又為遼寧地方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辦學定位,打造出“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實踐,培養踏實肯幹、適應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辦學特色,深化改革創新,突出內涵建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許多校友已經成為企事業單位的技術拔尖人才、學術帶頭人和管理骨幹。鞍鋼、河鋼、寶鋼等鋼鐵企業均有我校畢業生擔任董事長、總經理等重要職務。
學校坐落在祖國鋼都遼寧省鞍山市,占地184餘萬平方米。設有學院19個、教學部1個和工程實訓中心1個,共辦本科專業59個。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有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0個,專業學位碩士點8個;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授予權、同等學力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工程碩士以及研究生推免權,有“直博生”和“碩博連讀”資格。學校現有全日製在校生20761人,其中,本科生18580人,各類碩士、博士研究生1962人,留學生219人。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師資隊伍。現有專職教師1107人,其中教授167人、副教授328人、講師612人,博士生導師100人、碩士生導師340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44.7%。在領軍人才方麵,擁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5人,遼寧省優秀專家5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23人,遼寧省教學名師13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層次人選39人,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2人。
學校教學成果不斷湧現。先後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校、遼寧省轉型發展試點學校和遼寧省轉型發展示範學校。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獎34項。學校現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等8個,省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省重點支持專業、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等33個;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等11門;省教學團隊9個。獲批國家發改委產教融合工程項目1項、教育部新工科項目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5項;國家、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12個。獲評國家、省級規劃教材12部,省級精品教材8部,冶金優秀教材16部。
學校學科科研實力雄厚。擁有全國最為齊全的鋼鐵冶金學科體係,首創的焦化、耐火材料學科填補了中國冶金教育史上的空白,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為“遼寧省一流學科”,冶金工程學科為遼寧省特色學科。“十三五”以來,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44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84項,授權專利662件,科技經費2.95億元。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50項,其中,學校參與的“高品質特殊鋼綠色高效電渣重熔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收錄論文1300餘篇,其中,2017年青年教師孫呈郭論文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2019年《遼寧科技大學學報》影響力指數位居學科136名,第一次進入2區(Q2)。獲批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大科技平台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高校產業技術研究院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獲批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基地1個。
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成績突出。不斷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成果轉化。學校科技園成立於1996年,2002年被認定為首批省級大學科技園,2010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2015年技術轉移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017年、2019年科技成果轉化率位居省屬高校第一,2019年學校入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百強。目前,科技園擁有5處孵化器,園區具備商務、法律、金融、財務和市場等5大服務平台,在園企業63戶,畢業企業累計56戶,成功孵化上市公司5家。學校堅持“校企融合、共興共榮”,牽頭組建遼寧省冶金產業校企聯盟和冶金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與鞍鋼、河鋼、聚龍等百餘家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共同承擔和開發包括國家“863”項目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百餘項。學校與科大聚龍集團聯合建立國家金融安全及係統裝備行業唯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成果達到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水平,成為行業技術創新的領航者。學校與遼寧奧克集團合作開展的“耐高溫無色透明聚酰亞胺(膜)材料項目”是近年來我省高校最大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該項目將解決國內在高端聚酰亞胺和寬幅CPI薄膜生產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學校國際交流合作日益廣泛。目前與國外40餘所院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與34所高校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自1996年招收來華留學生以來,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專業類型與學曆層次逐步提高,2009年獲批遼寧省政府外國留學生(博士)獎學金培養單位,2014年獲批中國政府獎學金(碩士)培養單位。招收漢語授課本科專業53個、英語授課本科專業13個,研究生專業15個,實現了本、碩、博學曆人才培養全覆蓋。曆經20餘年的發展,十三五期間形成了“學曆教育為主,非學曆教育為輔”“工科教育為主、人文教育協同”的新局麵,先後為40餘個國家培養了高水平專業人才和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豐碩。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托地緣優勢,傳承冶金文化,積澱出“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育人體係。發揮“兩代雷鋒”出在鞍山、就在身邊的資源優勢,形成了“跟著郭明義學雷鋒”育人品牌,先後獲省學雷鋒先進集體等稱號110 項,湧現出全國教育係統先進工作者、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遼寧省最美大學生等先進典型。發揮藝術專業優勢,凝練出工科院校特色美育文化,形成了相聲俱樂部、星期音樂會、“第舞頻道”等富有曲藝、聲樂、舞蹈專業特色的品牌活動,打造出國內首部鋼鐵題材原創音樂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校園體育文化精彩紛呈,兩次入圍“中國高校體育競賽百強榜”,橋牌隊四次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世界大學生橋牌錦標賽,田徑隊連續四屆蟬聯遼寧省大學生田徑比賽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近3年,學生參加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西門子杯”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等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獲得國際級獎項61項,國家級獎項630項,在全省同類院校中處於前列。學校先後獲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50強、遼寧省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遼寧省文明校園、遼寧省最美校園、全國鋼鐵行業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麵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依法治校,堅持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推進實施“九大工程”,全力開啟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應用型大學新征程。
(更新時間:2020年4月16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