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脈相連!紀念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建院85周年係列活動在吉林藝術學院舉行!
根脈相連,血脈相通,深根固柢而文脈源遠流長;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風雨兼程而精神曆久彌新。
弘揚延安精神,繼承魯藝傳統,5月24日,紀念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建院85周年係列活動在吉藝舉行!

魯迅藝術學院於1938年在延安正式成立,為中華民族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文藝幹部,創作了大量具有時代精神的文藝作品,成為中國革命文藝的搖籃。
吉林藝術學院萌發於1946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東北大學魯迅文藝學院,與延安魯藝根脈相連,是延安魯藝辦學精神和革命文藝思想在東北地區生根發芽的重要代表。倡導延安文藝思想,傳承魯藝辦學經驗,作為魯藝85年櫛風沐雨艱途中遺承下來的珍稀學脈,吉林藝術學院始終秉承魯藝的光榮傳統,成為延安魯藝精神引領下創建而成的東北地區唯一一所綜合藝術院校。

本次活動由中國延安魯藝校友會,吉林藝術學院主辦;由延安魯藝校友會名譽會長、劇作家、詩人賀敬之,延安魯藝校友會名譽會長、作曲家傅庚辰擔任顧問;吉林藝術學院科研產業處,學生工作處,校友聯絡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音樂學院承辦。
傳承,傳遞文藝不熄火種
上午9時30分,紀念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建院85周年大會暨中國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校友會團體會員副會長單位揭牌儀式在吉林藝術學院現代劇場隆重舉行。
中國延安魯藝校友會會長馬海瑩、副會長任明與吉林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張東航,黨委副書記、院長蘇威共同為“中國延安魯藝校友會團體會員副會長單位”揭牌。

中國延安魯藝校友會會長馬海瑩表示,“魯藝精神”是黨和國家與時俱進地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民族化、大眾化的重要思想理念。弘揚延安精神,傳承魯藝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將有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凝心聚力、培根鑄魂。

黨委書記張東航回顧了從延安魯藝到吉藝薪火相傳、砥礪奮進的85年曆史,他表示,吉藝將賡續魯藝血脈、把握時代脈搏,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努力建設國內一流藝術大學。

紀念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建院85周年大會暨中國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校友會團體會員副會長單位揭牌儀式由黨委副書記、院長蘇威主持。

交換心意,傳遞情誼。
中國延安魯藝校友會副會長儂佳與吉林藝術學院副院長鄒毅代表雙方互換禮物。

吉藝將傳承魯藝精神,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始終站在文藝前沿,為人民鑄魂,與時代同行。

講述,弘揚延安精神
下午2時,“耄耋之年話魯藝”紀念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建院85周年訪談會在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

美術館館長張紅梅擔任特邀主持人,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劉寧擔任訪談會主持人。

訪談會上,延安魯藝校友與吉藝師生圍繞如何傳承和弘揚魯藝精神、如何實現將魯藝精神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政課的教育教學、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傳承魯藝精神、創作藝術精品等話題展開集中訪談交流,以魯藝精神引領文藝人才的精神家園建設,豐富和夯實文藝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人才培養的重要講話精神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延安精神,為吉藝高質量發展彙聚強大合力,凝聚高度共識。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各分院教師代表、“新藝”青馬研究會、學習築夢班學生代表向延安魯藝校友會成員進行提問,一問一答中,我們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作好魯藝精神傳承人和踐行者,答好傳承的時代答卷!


黨委副書記、院長 蘇威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我們要堅定的繼承並弘揚“魯藝精神”,更要像魯藝當年辦學和做學術一樣,傳承好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澱形成的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好富有時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發展好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找準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新坐標,滿腔熱情地講好中國故事,發出時代聲音,以優秀的藝術作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真善美,奏響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最強音。

中國延安魯藝校友會副會長 張貽力
魯藝培養出藝術家與藝術宣傳兩支隊伍,他們把魯藝的精神播種到全國各地,他們真正貫徹、捍衛、執行黨的文藝路線。魯藝堅持傳播為了教育人民,宣傳為了人民的觀念,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文藝幹部、藝術家,這些藝術家們因地製宜地向人民宣傳文藝,這正是延安魯藝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與創作相結合,與人民群眾密切結合,是我們今天談到的延安精神和魯藝傳統。

學生代表 萬馨
在新時代,我們要傳承魯藝精神的人民性,要傳承魯藝的時代性,就要紮實文化素養,練就過硬本領,去向書本學、向典型學、向人民學,要用我們的腳步去丈量責任,用行動詮釋夢想,用音符記錄時代,用歌聲傳遞能量。隻有將魯藝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用我們所學去服務時代所需,人民的所需,魯藝精神在新時代才會散發出更加多彩的光芒。
賡續,唱響時代主旋律
晚7時,“我們是魯藝的傳人”——紀念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建院85周年交響音樂會在長影音樂廳舉行。
音樂會上,既有大家耳熟能詳鋼琴協奏曲《黃河》、交響組曲《白毛女》等經典作品,也有學院的原創新作、於今日首演的交響合唱《錦繡紅旗》,還有為延安魯藝建院85周年專程創作的《我們是魯藝的傳人》等作品,更有著名鋼琴演奏家殷承宗、著名指揮家劉鳳德、尹炯傑等特邀嘉賓與吉藝青年交響樂團、吉藝樂聲合唱團共同演出。

吉藝用經典作品傳承紅色血脈,用深情歌唱厚植愛國情懷,用磅礴交響致敬偉大時代。同時將紅色經典融入城市,融入市民,廣大音樂愛好者紛紛前來,一座難求。

學生演員在與演奏家的排練與合作中,在一首首鐫刻著時代印記的樂曲中,重溫信仰力量,汲取前行動力。


音樂學院院長 沙柏廷
本場音樂會是吉林藝術學院為紀念延安魯藝建院85周年而專程策劃的係列活動之一,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此次活動,各部門高度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精心製定了詳細的方案。音樂學院充分調動參與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0多名師生進行了近一個月的排練。學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實際行動更加深入地紮實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藝術+思政”的方式融美於學、寓美於教,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生機和活力,不斷探索、與時俱進,更好地傳承魯藝之魂、紅色之魂。

音樂學院學生 任禹璿
作為吉藝學子,我非常榮幸能夠參與這場交響音樂會。本次演出,不僅讓我在藝術實踐中接受教育、學深專業、磨煉本領,更是一次藝術思政課的學習與交流。這堂獨特的音樂思政課讓我們沉浸式地回到了崢嶸歲月,感受到曆史的厚重,並從中汲取信仰力量,感悟初心使命。作為新時代吉藝青年,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樹立與時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刻苦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秉承不斷奮鬥的精神,努力傳承吉藝紅色文化基因和魯藝精神,以青年之責,擔時代之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尋根,激發奮進力量
今年4月,吉藝受中國延安魯藝校友會邀請,組織16人的師生隊伍前往延安,開展“傳承魯藝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紀念延安魯藝建院85周年教育實踐活動,開啟一次難忘的“尋根之旅”。

他們走進寶塔山、延安革命紀念館、王家坪革命舊址、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梁家河等地,重溫紅色曆史,感悟革命精神。
大家通過理論學習、紅色教育、實踐教學和體驗教學等環節,感悟延安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感悟延安魯藝崢嶸曆史歲月,感受新時代延安的新麵貌、新氣象、新發展,大家表示要結合延安魯藝曆史文化教育資源,繼承魯藝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八十五載櫛風沐雨,八十五載輝煌征程!
今天的吉林藝術學院秉承“博學、求真、至善、盡美”的校訓,發揚“尊重藝術個性、完善社會人格”的藝術教育理念,更好地發揚與傳承延安魯藝精神,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傳承延安魯藝精神的融合引向深入,朝著“麵向世界、國內一流、特色鮮明、充滿生機活力的高水平藝術大學”的宏偉目標不斷邁進!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