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藝術學院 以“一堅持、二轉化、三助推”確保線上教學同質等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關於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重要部署,吉林藝術學院高度重視,科學部署,精心組織,及時應對,以“一堅持、二轉化、三助推”多措並舉全力做好線上教學工作,確保線下線上教學同質等效。
“一堅持”:持續用藝術作“+”法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創新線上課程形式。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繼續發揮線上指導與監督功能,黨政主要領導深入聽、親自講、嚴格抓,加快形成課程思政黨政齊抓共管格局。建立適用於線上的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和“示範專業”建設指標評價體係,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用“藝術+思政”的形式,以文化自信為切入點,加強與線上教學和藝術創作融合的探索,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線上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藝術課程德育功能;用“藝術+防疫”的形式,將教專業知識與樹抗疫典型、講專業知識與融生活經驗相結合,以時效案例教育引導學生,持續提升課程思政的實效性。通過選樹一批線上示範課程、示範名師及團隊,總結經驗,分享經驗,強化價值引領作用,為線上和混合式教學打開新思路。
“二轉化”:深化本科教育教學觀念與方法的改革創新
轉化教學模式,改變策略育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探索線上教學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適應互聯網節奏,用優質網絡教育資源充實線上課程資源,對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最大化利用。抓住互聯網虛擬化特性,推進建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努力實現“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創作育人、展演育人、競賽育人、社會實踐育人”相結合的線上教學模式。用線下一流課程帶動線上一流課程的建設,特別是線上“金課”的培育和打造,實現線下線上課程同質等效。
轉化學習方法,輕鬆愉快受教。以問帶學,突破空間限製,降低非直麵性教學不可控因素增多可能帶來的影響,為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每節課堂構建“前、中、末、後”四個教學環節,即“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末研討”、“課後答疑”,增強師生互動,加強課堂管理,豐富教學活動,轉化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式學習向“主動探索”式學習轉變,由“線上單純課堂”向“課堂與社會結合”轉變,由“項目任務驅動”向“培養藝術人才的使命驅動”轉變,培養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線上課堂參與感,增強學生線上學習期待度,調動學生線上學習積極性。
“三助推”:保障並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助推基層教學組織建設,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基層教學組織的建設與管理作用,保證其靈活性與應變性。在教學安排上,由各基層教學組織安排教師製定線上課程教學目標與方案;在教學管理與監督上,由其推動線上課堂教學規範,由各教學單位領導班子、係主任、督學全員線上聽課、觀摩,組織同行評議、學生評價;在教學質量提升上,由其組織線上教師培訓、線上教學谘詢、線上教學改革研究、線上教學經驗分享與交流等,合力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
助推教學服務管理建設,加強教學服務管理能力提升。製定並優化學院線上教學管理規定,引導教師遵守線上教學紀律和行為規範;邀請名師專家組織開展多期藝術人才培養線上講座與答疑研討會,以雲會議形式推進學院2022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本學期已組織開展了“課程思政建設”、“教學成果獎申報”、“教學管理人員業務技能與管理水平提升”等4期線上研修培訓,持續提升教學服務管理人員的能力。
助推教學質量評價與反饋機製建設,全方位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係。
教學質量與反饋采用層級製,課堂上由教師和學生形成雙向監督。學院構建“1+2”線上教學質量提升監督體係,成立“教學督導委員會”,實施“院係領導帶班巡查製”和“教學管理公示製”,通過“雙係統”、“三層級”的“教學質量設計、教學質量控製、教學質量改進”製度和質量評價方式,強化學院、教學單位、係三級管理督導工作,做到全員參與、全程監控、多元反饋、及時改進,確保教學質量保障體係有效運行。
春暖花開疫未散,仍需緊繃防控弦。接下來,學院在持續線上教學的同時,結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和省級部門的指示要求,全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持續用藝術作“+”法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各項教學工作,不斷探索教學模式,深化教育教學觀念與方法的改革創新,助推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教學服務管理建設和教學質量評價與反饋機製建設,全方位保障並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