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發布以來,與“新基建”密切關聯的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引發了高校“質量革命”。如何培養大量“新型人才”,優化學科結構?對高校提出了新時代之問,築構“新基建”產教融合模式尤顯關鍵。
坐落於長春雙陽的長春科技學院依托“三強”優勢,聚力新農科、新工科、新醫科,通過與政府、企業、科研單位深度合作,開辟了產教融合新路徑,形成了“八同”(即與合作方共同製定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共同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製定,共同構建課程體係、共同開發教材講義、共同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共同組建教學研究團隊,共同實施人才培養過程,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典型經驗,服務地方經濟同時提升了“新型人才”培養質量。
強鹿興農,聚力新基建背景下“新農科”人才培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滲透,傳統農科專業發展麵臨挑戰,涉及計算機科學、工程學、信息科學、神經和認知科學等內容的“新農科”應運而生。
雙陽區具有300多年的養鹿史,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梅花鹿之鄉”。鹿存欄數已達9.2萬隻。基於這一地緣優勢,長春科技學院抓住機遇進行科研攻關和學科建設,以鹿產業關鍵技術高級應用人才為培養方向,以鹿茸科學與產品研究所、吉林省梅花鹿產業研究院、吉林省鹿產業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中韓動物科學研究院、吉林省鹿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吉林省東鼇鹿業集團為產業實踐協作單位,重點揭示在鹿茸發生和再生過程中出現的獨特現象形成的分子機製,解決相關的重大基礎生命科學問題。目前,已有發明、應用專利多項,科研成果實現了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開發的普通食品、功能食品、藥品原料等三大係列高附加值鹿產品已產生經濟效益,實現了以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產業發展,以產業生態促進人才培養,以社會服務加速轉型升級的良性循環(見圖1)。
同時,把鹿茸生物學研究融入專業教學,建立了多個圍繞省鹿產業技術相關專業科學研究平台(1X),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拓寬了學科建設,已經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以本科教育為重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特點的骨幹專業。依托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動物科學、動物醫學五個專業建設了兩個專業群。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和省級高水平特色專業。與吉林省東鼇鹿業集團合作,建立產學研結合共建教學團隊、開放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三種育人支撐體係,打造產學研深度合作、產教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形成學生受益、校企共贏的良好局麵,實現教學過程與產業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達到教育與產業、人才與市場、學業與就業無縫對接,形成了3+3+1X產學研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即采用訂單式、分段式、師徒式三種培養方法,提升了以梅花鹿產業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
(長春科技學院學生到企業實踐)
強校興工,聚力新基建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養。新工科專業,理論上包括原學科經過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或升級後的新型工科專業,以及為提前布局培養引領未來技術和創業發展人才的新生工科專業和新興工科專業。
長春科技學院瞄準智能製造裝備、智能製造服務、網絡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建築等產業前沿,積極與蘇州德創測控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富強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訊飛吉林分公司、長春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等企業合作,引企入校共同建立實訓基地,共同培養師資隊伍,共管培養過程,共建教學課堂,采取校企深度融合冠名招生等方式共建專業,形成了“3+1”雙主體協同育人模式。創新實施“2.5+1.5”“3+1”“冠名班”“定製班”等人才培養模式,賦予傳統工科專業轉型升級發展新動能,推動“工業化教育”向“智能型教育”轉變。
(長春科技學院學生校內實訓現場)
“長春科技學院與蘇州德創測控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實訓中心,推動了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校內綜合實習和企業工程項目實訓等課程創新,加強新業態下實用新型人才培養。”長春科技學院自動化專業主任朱海忱主任說。
強德興醫,聚力新基建背景下“新醫科”人才培養。“新醫科”的特點是新興和智能,是傳統醫學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技術的融合。發展“新醫科”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醫學教育發展的最新要求。
圖片長春科技學院與天津坤昊醫康投資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其醫學前沿領域精尖技術、數字化管理手段和“新型健康基礎設施”等,結合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康複治療學、眼視光學等特色優勢專業的高等教育資源,構建“n+1”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學習—操作—創新—應用”相融合的四位一體教育方式,根據企業標準,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以企業技術革新項目為依托,緊密結合產業實際創新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踐教學比重,把企業的真實項目作為畢業條件的選題來源。依據專業特點,開展浸潤式實景、實操、實地教學,著力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對產業的認知程度和解決臨床複雜問題的能力。開創了“422”三段遞進式合作辦學(即“4學期學校專業理論學習+2個學期學徒製實訓+2學期企業畢業實習”)、 4年全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長春科技學院緊緊立足大健康產業發展戰略,主動適應醫學人才模式轉變,與吉林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北華大學以及北京武警總隊總院、吉林省醫大一院、二院、三院等高校、醫院等機構開展“校校合作”“校醫合作”“校企合作”,實施“2+2、2.5+1.5、3+1”等醫藥類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結構質量,逐步構建了以中醫藥應用型人才培養、長白山藥用資源基礎與開發研究、中醫藥專家義診谘詢與中醫藥保健體育運動開展、中醫藥講堂與師承授受、中醫藥文化展示與海外傳播“五位一體”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格局。
長春科技學院充分發揮“三強”優勢,緊密契合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貫徹新發展為理念,緊盯技術創新驅動,著眼信息網絡,探索研究專業特點和建設方向,布局學科設置,形成了圍繞吉林省梅花鹿特色,以學科交叉的應用基礎研究為基礎、以產業龍頭企業成果轉化為路徑、以多科性人才培養為支撐,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麵具有引領示範效應的“產學研用”四位一體辦學特色;形成了契合吉林省產業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多科性綜合人才培養的比較優勢;形成了“能力本位、立體化、三結合”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長春科技學院被評為“吉林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梅花鹿產業學院獲批“吉林省首批示範性產業學院”,獲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3項、銀獎9項和銅獎多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