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訊 “一開始有點忙亂,新的教學方式讓我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參與到課堂中,但是現在我可以遊刃有餘的享受這種教學模式。”開學僅1個多月,華東交通大學天佑學院2020級學生張馨月便迅速適應了新的教學模式。
近年來,該校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以天佑學院領銜、各學院“百花齊放”的特色發展態勢,共同譜寫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協奏曲。
堅持特色培養,辦出特色
沒有特色,就沒有一流。大到學校、學科,小到專業、班級,“創特色”已成為各學院加快發展的實施路徑,貫穿於人才培養始終。聚焦“交通特色、軌道核心”的普遍共識和最大優勢,一場關於本科教育的深化改革蓄勢已久。
詹天佑班,是學校較早組建的特色班級,從最初的土建學院每屆2個班,擴展到運輸學院增設2個班,“學習詹天佑,成為詹天佑,超越詹天佑”,激勵著同學們愛國自強,艱苦奮鬥。
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蔡慶華為2018級“詹天佑班”授旗
“我們培養的學生緊密服務鐵路一線,不僅要求綜合素質,還要適應高鐵快速發展,服務交通強國。”土建學院黨委副書記鄭軼說。在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的資助下,詹天佑班學子假期都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詹天佑班出類拔萃。不僅獲評全國樣板黨支部,多次獲得省優秀班集體、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而且整體學習成績領先於同級其他班級,校外各類比賽碩果累累。
卓越源自努力。秉承這一理念,電氣學院、機電學院、信息學院卓越班人才培養邁出新步伐。信息學院卓越班獲“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多次獲評省級集體榮譽;電氣學院卓越班兩年內獲國家級獎項9項、省部級獎項10項;機電學院“硬核”畢業班,近半數同學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成功,全班初次就業率達100%。
複合型人才一直是企業的“寵兒”。軟件學院、藝術學院結合專業特色和企業需求,開創“軟件工程+應用背景”“音樂學+文秘專業”等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2010至2019屆“音樂學+文秘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由83%穩步提升到95%。
服務“一帶一路”,華東交大主動作為,先後與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設中鐵國際班、國際工程後備人才班,按照“3+1”培養模式培養國際工程人才。中鐵國際班開設5年來累計輸送近300名優秀人才,足跡遠至東南亞、非洲、南美洲。
“這些年,我們堅持特色引領,打造了一批‘大交通’學科專業。今後要著力實現從‘創特色’到‘強特色’的轉變。要強化‘全員參與’的意識。要使全校上下的思想和行動,都聚焦到‘交通特色、軌道核心’的辦學定位上來。” 該校黨委書記萬明說。
土建學院茅以升班、材料學院英才班、經管學院實驗班、軟件學院校企合作班……隨著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日漸成熟,各學院百花齊放,芳香滿園。
創新過程培養,注重實踐
過程,是體現實效的保障。從各學院的特色班到“天佑學子培育計劃”,抓住過程培養、創新過程培養,極其重要。
把好選拔關,是過程培養的首要。天佑學院每年從各生源地高考成績排名前列,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突出的各專業全日製本科新生中,通過筆試和麵試相結合、綜合評價排名的方式擇優選拔60人左右,並實行滾動淘汰製。嚴把選拔關,詹天佑班、茅以升班等特色班亦是如此。
中鐵國際班到南昌地鐵2號線6標、3號線7標項目工地觀摩學習
把好教學關,是過程培養的關鍵。設立特色班,自然就要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各學院都將學院的優質師資向特色班傾斜,並在課程設置中根據專業特色進行“獨家定製”。天佑學院更是彙集全校一流的高水平師資,采用最前瞻的課程體係,實現小班化、國際化、個性化培養的深度結合,書院製、導師製、學分製培養的交叉融通。
把好實踐關,是過程培養的重點。主題實踐、誌願服務、企業實習……各學院特色班始終堅持在實踐中培養人的理念,把實踐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給學生創造對接社會、對接行業、對接企業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軟件學院聯合江西聯微、北京傳習、昆山傑普等諸多企業,合作舉辦“3+1”“2+1+1”校企合作班。目前已向企業輸送883人,且到國內知名IT企業工作,年薪高達40萬,不乏其人。“在校期間便能夠接觸企業,提前適應社會市場需求,提高實踐能力,在就業和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上更有動力和實力。”2018級軟件工程專業傑普班學生朱德中說。
推進“三個轉變”,耕耘“試驗田”
推進“本科教學”向“本科教育”轉變、“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由“教為主”向“學為主”轉變,作為學校本科教育改革的特區和試驗基地,天佑學院走在全校的前列。
“天佑學院采取的是綜合評價和動態調整機製,目前同學們適應得很快。”在天佑學院輔導員李芳源看來,“這種競爭與合作並存的環境,能夠自覺將壓力轉化為動力,課堂學習效果明顯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都在穩步提升”。
改造後的天佑學子之家
天佑學院的教育教學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過程更加突出通識與專業融合培養、課內與課外融合培養、學科交叉融合培養、技術與非技術因素融合培養。老師發布課堂主題後,學生先自行思考,和組員探討,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完成任務,這是天佑學院的課堂常態,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老師同學間的互動性變得非常強,課後作業對個人的分析、總結能力要求也高。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每個同學創新能力提出了新挑戰。”張馨月說。
晨讀國學,提升人文素養;早起鍛煉,強化身體素質;線上學習,充實課外知識;課後分組進行議題論文分析,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在天佑學院,同學們的學習不再局限於教室,而是融入於日常生活。張馨月直言,“在這裏,我第一次體驗到對一門課鑽研的樂趣”。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前進道路上,學校孜孜以求,未來將著力深耕天佑學院這塊“試驗田”,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培養更多拔尖人才。(通訊員:陳君、周靜、李濛菲、張曾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