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林峰教授課題組在金屬離子輸運動力學調控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胡林峰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多元離子納米限域組裝的策略,在水係電池的金屬離子輸運動力學調控方麵取得了重要進展,成果以“Multiple Cations Nanoconfinement in Ultrathin V2O5 Nanosheets Enables Ultrafast Ion Diffusion Kinetics toward High-performance Zinc Ion Battery”(五氧化二釩薄層的多陽離子納米限域誘導超快鋅離子傳輸動力學及其水係電池應用)為題在線發表於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東南大學碩士生劉揚、博士後陸成傑,胡林峰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傑青和東南大學中央高校優秀青年團隊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12982
2.表麵增強光譜研究課題組在等離激元誘導反應的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南大學物理學院邱騰教授、郝祺副教授所在的表麵增強光譜研究課題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no Letters》發表了題為“探究等離激元催化中的氧化機製:揭示活性氧物種的作用“(Probing Oxidation Mechanisms in Plasmonic Catalysis: Unraveling the Role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的研究論文。
東南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魏韻佳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邱騰教授和郝祺副教授為通訊作者。前期相關成果還發表於Nano Letters 23, 7037-7045 (2023)、JACS Au 3, 468-475 (2023)等國際期刊上。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4979
3.倪振華教授、呂俊鵬教授課題組在原子級相工程調控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東南大學物理學院倪振華教授、呂俊鵬教授課題組利用原子簇密度和界麵誘導的多重調控策略,通過理論結合實驗,在二維碲烯(Te)材料中實現了原子級精準的相工程控製,相關成果以 “Phase-Engineered Synthesis of Atomically Thin Te Single Crystals with High ON-State Currents”(相工程合成具有高開態電流密度的原子級碲單晶)為題發表在著名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東南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周珺、張貴濤,副教授王文輝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倪振華教授、呂俊鵬教授和趙蓓副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陳乾教授帶領學生進行了相關理論的模擬。該工作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4.姚紅紅教授團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東南大學醫學院、江蘇省重症醫學重點實驗室姚紅紅教授團隊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薑偉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了題為《整合空間和單細胞轉錄組學表征缺血小鼠大腦的分子與細胞特征》(“Integrating spatial and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to characterize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ischemic mouse brain”)的研究論文。該論文使用單細胞測序與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並進行整合分析,對缺血性卒中模型小鼠大腦的基因表達和細胞互作特征進行了深入解析。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東南大學醫學院韓冰副教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周順衡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薑偉教授和東南大學醫學院姚紅紅教授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等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
5.器官芯片團隊在《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日前,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器官芯片團隊顧忠澤教授、杜鑫副研究員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上發表了題為《基於液體積木的可重構液體器件》(Reconfigurable liquid devices from liquid building blocks)的論文。該論文報道了一種新的液體器件構建方法,實現了液體器件的快速構建和即時重構。
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曾易博士、李森博士、博士研究生崇哲均,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是杜鑫副研究員和顧忠澤教授,東南大學為該工作的唯一通訊單位。
該論文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86-023-00023-z
6.陳雲飛教授課題組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陳雲飛教授課題組在摩擦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研究成果以“Reexamination of Damping in Sliding Friction”為題發表在物理類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論文鏈接10.1103/PhysRevLett.132.056203)
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黃書玉、副教授魏誌勇、博士後段早琦和博士生孫承棟,東南大學陳雲飛教授和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Deyu Li教授是通訊作者。該研究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2035003,52127811, 52175161,51705074,51575104,5980500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博士後基金和唐仲英基金會等的支持。
7.柴人傑團隊全球首次報道OTOF基因治療恢複耳聾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結果
近期,東南大學首席教授、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附屬中大醫院雙聘教授柴人傑團隊聯合多家單位相繼在綜合性權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2篇)(IF=15.1)和醫學頂級期刊《Lancet》(IF=168.9)上發表多篇關於先天性DFNB9耳聾基因治療基礎和臨床試驗研究結果,證實了耳聾基因治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對聽力基因治療領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和意義。
該係列研究由東南大學柴人傑教授,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李華偉教授、舒易來教授、王武慶教授、孫珊教授,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高下教授、陸玲教授、錢曉雲教授,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徐磊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王秋菊教授,哈佛大學醫學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和馬薩諸塞眼耳科醫院Eaton-Peabody實驗室陳正一教授指導完成。
8.施智祥教授、孫悅教授團隊在《Matter》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東南大學物理學院施智祥教授、孫悅教授團隊在《Matter》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銅摻雜磷灰石的合成、輸運和磁學性能” (Synthesis, transport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u-doped apatite Pb₁₀₋ₓCuₓ(PO₄)₆O)的研究成果。
東南大學博士生侯強、魏偉和周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施智祥教授和孫悅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3.11.014
9.陳振乾教授課題組科研成果搭載“天舟七號”進入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
1月17日晚,“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陳振乾教授、許波副研究員團隊負責的空間站工程空間應用係統首批流體物理實驗項目(冷凝專項-空間冷凝過程強化及液膜非穩定性研究)冷凝強化實驗模塊順利進入空間站,該冷凝實驗將在夢天艙兩相係統實驗櫃開展,針對微重力(10-4g)環境下微結構表麵膜狀冷凝傳熱強化實驗進行研究,預期實驗時間長達數百小時。據悉,該微重力(10-4g)環境下微結構表麵空間冷凝實驗在國際上尚未公開報道。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