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
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
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約577秒後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
進入預定軌道
飛行乘組狀態良好
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3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
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續,航天員將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站平台維護與照料、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移等工作以及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
目前,空間站組合體已進入對接軌道,狀態良好,滿足與神舟十四號交會對接的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作為中國首位飛天的女航天員,2012年劉洋隨神舟九號駐留太空13天,浩瀚宇宙留下中國女性的身影,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新紀錄。
2018年4月11日,航天員群體先進事跡報告團一行來到南航
為在寧高校師生作報告,與南航師生親切交流
在神舟係列飛船發射任務中
眾多南航師生、校友
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跟著曉南一起去看看吧
航空學院餘莉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降落傘氣動減速技術研究,創新發展了透氣性傘衣氣動性能數值模擬技術、折疊織物新型建模方法、降落傘開傘過程大變形流固耦合數值模擬技術等,這些研究為神舟飛船降落傘係統的優化設計提供了強力的技術支撐,為神舟十二、十三飛船傘衣材料更改提供了關鍵數據,並應用於神舟十四降落傘係統;聯合航天五院508所神舟飛船回收著陸係統研製團隊開展的環帆傘氣動性能的快速優化研究,為神舟飛船大型降落傘優化試驗評估方法提供了重要指導。
據了解,餘莉教授團隊已向載人航天工程神舟飛船係統輸送多名優秀博士和碩士畢業生,目前有5名畢業生在航天五院508所從事航天器減速與著陸技術研究,在神舟飛船降落傘係統研製工作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
航天員出艙背後凝結了眾多科研人員的智慧和心血。應航天員中心、上海宇航係統工程研究所委托,南航機電學院張得禮副教授領銜課題組,參與研製“水下機械臂及其智能控製係統”,該係統逼真地模擬了空間站出艙活動的機械臂轉運以及定點作業支持工況,是出艙活動任務工程實驗驗證和航天員訓練的重要保障。
人機交互操作控製係統
研製過程中,課題組麵向模擬失重環境的中性浮力水槽航天員訓練任務,開展了水下機械臂控製係統、人機交互係統以及供配電支持係統的學術研究與工程研製。據介紹,課題組研製的內容作為整係統核心指揮樞紐。突破了基於多傳感融合和基於優化算法的水下路徑規劃技術、水下機械臂人機交互控製技術、虛擬孿生的大尺寸空間碰撞檢測預測技術、水下安全監控技術等,有力保障了整係統的可靠、高效運行,是水下機器人控製技術在載人航天模擬失重訓練應用的一次突破。
水下作業場景
在航天飛行過程中麵臨失重、亞磁場、噪聲、輻射等特殊環境,航天員的健康狀態對於航天任務的完成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於長期飛行。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豐俊東副教授領銜的核技術與航天醫學工程課題組,聚焦航天特因環境,服務航天員健康。
材料學院占小紅教授團隊開發的飛船防熱承載結構精密激光焊接與高效增材製造技術,應用於我國載人航天任務中貨運飛船與載人飛船的研發和生產。
飛船發射與返回著陸過程
飛船返回艙再入大氣層階段與著陸階段麵臨高溫燒蝕和衝擊等特殊服役環境,對相關結構設計與製造提出了嚴苛需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占小紅教授領銜的激光焊接與精準再製造團隊,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相關單位承擔了航天領域重點專項,突破了飛船返回艙相關結構件的材料與製造工藝技術難題,實現了返回艙防隔熱、耐衝擊輕質結構的精準快速製造。
航天學院魏誌勇教授領銜的“空間輻射環境探測及效應”課題組麵向空間站等長期載人航天任務,開展航天員的輻射劑量及損傷研究。
課題組目前主要通過建立中國航天員數字人體模型,結合已有的空間輻射場模型和在軌實測數據,采用計算機建模仿真的方法,研究空間輻射場在航天員體內的輻射劑量,從外輻射場、內輻射場、損傷劑量等角度評估航天員的輻射風險,並提出防護措施,對航天員在軌工作的輻射安全保障提供支撐。
神舟十四號飛船入軌後,將與空間站核心艙進行交會對接。航天器對接時存在一定的相對速度,由於航天器的質量大,對接時產生的動能比較大,為了減少對接過程中會產生的震動和撞擊,對接機構內部采用了電磁阻尼器消耗對接能量,航天學院王小濤副教授團隊研發了一套電磁阻尼器高低溫測試係統,測試空間環境下電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測試係統目前已經應用到包括神舟十二號、十三號飛船在內的多個神舟係列飛船任務中。
我校師生開展相關研究
多項目保障空間站建設
為空間站核心艙順利研製
提供了技術支撐作用
航空學院文浩教授團隊
“空間結構在軌自主組裝的動態控製”
姚衛星教授團隊
“空間站伸展機構疲勞評估與試驗驗證”
王誌瑾教授團隊
“空間站柔性太陽翼設計”
自動化學院吳紅飛教授團隊
“空間站大功率電源係統”
機電學院田威教授團隊
“核心艙複雜結構原位多機器人協同裝配技術”
航天學院陳金寶教授團隊
“機械臂和展開機構”
王小濤教授
“空間在軌機器人”
陳傳誌副教授
“新型空間弱撞擊對接機構及其柔順控製技術”
恪守“智周萬物 道濟天下”的南航校訓
胸懷“長空牧群星”的遠大誌向
一代代南航人砥礪奮進
彙聚成為了南航校友力量
為“牧星”之旅保駕護航
在中國載人航天的曆史上,長征二號F火箭執行了從神舟一號至今的所有載人飛船的發射任務,發射成功率達到100%,也是目前我國所有運載火箭中係統最複雜的火箭,研製人員為它進行了大量特殊的設計,目的就是要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我校電氣技術專業1988級校友林涓、航空飛行器設計專業1998級校友周智勇擔任了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主任設計師。
校友接受央視采訪截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