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喜報 | 蘇州科技大學團委獲評2021年度全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
2022-02-09 09:54:00
蘇州科技大學

  近日,團省委十五屆七次全會在南京召開,大會公布了2021年度全省共青團工作綜合評估結果。蘇州科技大學團委獲評“2021年度全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校團委書記章鳴獲評“2021年度全省共青團先進工作者”。這是繼2019、2020年度後,蘇州科技大學連續第三年獲評全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

  2021年,蘇州科技大學共青團緊密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按照校黨委和團省委的工作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大抓團的基層建設”、“全團抓思想政治引領”的要求,深入推進共青團改革,在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等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築牢精神基底,加強頂層設計,新思政領航新征程

  持續深化“信仰公開課”計劃,打造團建引領青年的流量新風尚。校黨委書記張慶奎、副書記王榮慶、校外黨史專家以及校級信仰公開課講師團進學院進支部進社團開講,同時結合線上錄製微課方式進行廣泛傳播。“重溫黨史憶初心”信仰公開微課共開講5期,覆蓋千餘人。

  邀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蔣巷村黨委第一書記常德盛擔任主講人,為師生們講述了蔣巷村從貧困村“逆襲”成幸福村的故事。《凝聚青年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獲評“信仰公開課”省級示範課。

  在建黨百年之際,組織青年學生積極開展紅色調研、打造紅色課堂、傳播紅色精神,全校500餘名項目成員、100餘名指導教師、50多支紅色實踐團隊,形成了100餘份高質量的紅色調研報告及實踐視頻,取得了豐富的實踐成果。

  紮實開展“青年大學習”行動,構築團員青年黨史的學習主陣地。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郵品史料展、“齊賀建黨一百載,啟航奮進新征程”黨團知識競賽、“百年奮鬥展芳華、青春向黨勇前行”黨史知識競答、“牢記青春使命,做好新時代‘火炬手’”等各類黨史教育活動。

  不斷完善“青馬工程”機製,握緊團幹部精神傳承的榜樣接力棒。按照《蘇州科技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方案(試行)》的培養體係,今年共有500名學員參與並順利結業;以“蘇科大青年說”、“青馬學員說”為主題,共在校團委官微發布7場講演,閱讀量1萬餘次,線上開展“優秀學生分享會”活動20餘場。

  立足強基固本,壓實主體責任,新格局展現新作為

  把牢共青團組織“定盤星”,守正創新夯實基礎建設。發布《蘇州科技大學發展團員和團員教育管理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和《蘇州科技大學新時代共青團員先進性評價工作實施方案(試行)》,製訂蘇州科技大學共青團激勵機製指導大綱,全年共發展新團員150名。

  全麵落實“蘇州科技大學團支部工作清單”和“蘇州科技大學團支部工作成績單”,對團支部工作分模塊進行記錄、跟蹤及評價。持續開展“百強千優基層團支部”爭創活動,1個團支部獲評“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2個團支部獲評“江蘇省百強先鋒團支部”,15個團支部獲評省級“千優活力團支部”。

  充分運用“智慧團建”平台,完善團組織、團幹部、團員的數據錄入工作。推進“學社銜接”工作,做好畢業生團員組織關係轉接。利用平台開展團支部“對標定級”工作,幫助團支部對標找差、整改提高。

  打好學生組織改革“主動仗”,從嚴治會完善職責功能。 於11月17日和24日分別組織召開校第六次學生代表大會和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會,完成學委會、研委會換屆工作。通過與職能部門麵對麵、學代會提案、“一幫一”學習互助等工作,打造了“我為同學做件事”的品牌活動項目。

  嚴格執行學生社團注冊登記和年審製度。今年共注冊79個學生社團,注銷2個社團。組織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社團春聲巡禮活動,共立項30個社團項目,將課程思政緊密地融入第二課堂的社團活動中,得到了《中國青年報》10月12日11版專題報道。

  築牢共青團攻堅“壓艙石”,培訓實踐提升能力素質。舉辦第六期“先鋒•青馬工程”卓越人才班,第五期“先鋒•學生骨幹技能”培訓班,第四期“先鋒•新生團支書”培訓,第三期“先鋒·團幹部”能力提升培訓班等,本年度共培養團學骨幹1417人。在江蘇省高校百校萬名團幹部思政技能大比武中,蘇州科技大學獲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出台《蘇州科技大學基層團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辦法(試行)》,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團支部書記“雙述雙評”工作。本年度團學幹部在各級表彰中獲多項榮譽,一人獲“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幹部”,一人獲“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員”,四人獲評團市委先進個人。

  聚焦創新創業,助力青年成才,新思路實現新突破

  促進賽事聯動,搭建雙創展示平台。在第十七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中,榮獲挑戰杯“黑科技”專項賽全國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特等獎的取得實現了蘇州科技大學在挑戰杯係列賽事中的曆史性突破;挑戰杯“紅色專項”賽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主體賽獲省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專項賽同時獲省級獎項16項,學校獲評省賽優秀組織獎。

  注重活動效果,搭建雙創實踐平台。全校共有33名團幹部幫助49名建檔立卡畢業生成功就業,就業幫扶成功率達到100%,開展就業引導服務27場,覆蓋人數1356人,開展勞動就業技能提升等19場,覆蓋人數950人。全年共計舉辦2場“百校千企萬崗”就業幫扶活動,參與企業16家,提供崗位數582個,覆蓋人數2530人。

  組織培訓輔導,搭建雙創成長平台。邀請“挑戰杯”校內外知名專家開展校院兩級係列培訓20餘場。聯合各學院舉辦校院兩級創業講堂、創業典型分享等活動40餘場,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

  重視素質拓展,提升實踐成效,新模式指引新發展

  凸顯誌願服務品牌效應,激發思想素質提升的源動力。校團委全年共組織開展防疫誌願服務活動300餘次,共計參與誌願者5000餘人次,誌願服務時長8000餘小時。2021年共有7名學生被西部計劃錄用,13名學生被蘇北計劃錄用。4個項目入選蘇州市2021年禁毒宣傳“青盾計劃”。組織和個人先後榮獲“江蘇省十佳青年誌願者提名獎”,“江蘇省優秀青年誌願者”,“江蘇省優秀青年誌願服務項目”,“江蘇省青年誌願服務行動組織獎”等省級獎項10餘項。

  注重社會實踐育人功能,增強學用融合發展的競爭力。2021年全校有1支團中央暑期社會實踐專項十強團隊,6支省級專項實踐團隊,15支省級重點團隊,50支校級重點團隊,130餘支院級團隊共計14800餘名學子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1人榮獲全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個人”;3個團隊榮獲全國大學生“千校千項”“最美團隊”稱號;2個項目獲評全國暑期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同時榮獲江蘇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先進集體和個人等省級榮譽20餘項。

  拓寬第二課堂培養路徑,提高課程項目體係的吸引力。全年共開展PU組織培訓30餘場。全校在校本科生注冊用戶16820人,活躍用戶13467人,用戶活躍度80.07%;全校共通過平台發起各類活動947次,參與人數近3.2萬人次。

  推進文化融校,注重美育勞育,新理念再創新精彩

  堅持五育並舉,全麵提升綜合素質。組織開展“至恒杯”新生辯論賽、新生球類季、“韶華之夢、以聲為啟”校園主持人大賽、“社團春聲”巡禮活動、“致親愛的你”畢業生晚會、第三屆新星才藝大賽等大型校園活動,承辦江蘇省政協第十五屆“戲曲走近大學生”啟動式並積極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加強藝術團建設,濃厚校園文化氛圍。大學生藝術團積極推出原創作品,包括舞蹈《燈火裏的中國》、歌曲《致親愛的你》、主持《不朽》《百年頌歌》《時代青年說:不朽的豐碑》《大愛之歌——獻給人民藝術家陶行知先生》《同心向黨•逐夢青春》《青春》等等,並在各校級活動當中展現風采。

  注重媒體宣傳,提升文化育人成效。打造微博、微信(公眾號+視頻號)、QQ、網站、抖音平台五位一體的團屬新媒體陣地。“蘇科大團委”粉絲數目前已達到31165人,全年累計發布原創微信圖文183篇,全年總閱讀量達35萬餘次,有效聯係並深入影響廣大學生。

  2022年,校團委將聚焦迎接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一工作主線,不斷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結合慶祝建團100周年,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把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聚力提升“三力一度”,全麵深化改革,從嚴治團,勤勉履職、奮發作為,團結引領廣大團員青年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