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剛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再捧“優勝杯”,4金1銀2銅!
2020-12-10 08:58:0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今天
  第十二屆“挑戰杯”
  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閉幕式
  在東北林業大學舉行
  我校共有7個項目入圍全國決賽
  經過網絡評審和線上終審答辯
  喜獲金獎4項、銀獎1項、銅獎2項
  金獎數位列全國第五
  自大賽設杯以來
  連續四屆捧得“優勝杯”

  其中,由張卓、孫誌剛、宋迎東老師指導的“航空發動機加速試車控製係統”,潘時龍、劉益平、王祥傳老師指導的“五季光子——全球首創高精度光延時測量儀賦能5G基站建設”,吳啟暉、劉益平、朱秋明老師指導的“空中反‘黑’衛士——無人機頻譜認知儀”,田威、徐強、李鵬程老師指導的“智能工匠——航空航天高精度機器人智能裝備”四個項目榮獲金獎;由馬道全、米傳民、張秀寶老師指導的“載智載慧——新媒體動畫引領融媒變革”榮獲銀獎;由韓東、張卓老師指導的“景銳科技——引領間歇蒸發濃縮行業的節能先鋒”,徐強、劉哲、耿瑞老師指導的“燕飛·薪益——用區塊鏈技術助力解決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先行者”兩個項目榮獲銅獎。

 賽事概況
  本屆大賽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主辦,東北林業大學、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承辦,吸引了包括港澳在內的全國2786所學校的17.9萬個項目參加,參賽學生92.4萬。經過評審,1439個參賽作品入圍全國決賽,432個參賽作品入圍全國決賽終審答辯,最終評選出金獎項目144個。

  今年大賽賽製做出重大改革,圍繞黨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賽道設置上,由按照機械能源、信息技術、化工等以行業進行劃分,改為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城市治理和社會服務、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等五大主題賽道,對我校的賽事組織以及各項目的備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賽事回顧
  我校備賽工作由校團委牽頭組織,自2019年11月啟動校賽以來,經過三輪校內評審,從1764名學生參與的422支申報團隊中,遴選出9支團隊參加江蘇省賽,經過網評和線上答辯,其中5支團隊直接獲得推薦晉級國賽資格,另有2支團隊通過國賽直通車進入全國決賽。7支隊伍經過國賽網評後,其中的5支隊伍進入全國終審線上答辯。

2019年12月23日,“挑戰杯”校賽初賽現場
2020年7月22日,“挑戰杯”校賽決賽線上答辯

2020年9月1日,“挑戰杯”省賽終審決賽線上答辯
  大賽曆時一年之久,校領導高度重視,教務處、學生處、研工部、相關學院傾力支持,信息化處提供專線保障,長空學院保障比賽場地,藝術學院提供團隊造型。以劉益平、張卓、徐強、米傳民為代表的一批創業導師全程指導、悉心打磨,以孫誌剛、潘時龍、吳啟暉、田威、馬道全為代表的一批科創導師全力以赴,參賽隊員迎難而上,展現了南航學子的青春風采。

校黨委副書記陶勇在全國決賽終審答辯前為同學們加油鼓勁

各項目指導老師進行指導
  獎項背後
  是南航青年們
  日複一日的堅持和努力
  備賽時間超過365天
  項目計劃書修改超過50次
  PPT修改100餘次
  講稿修改100餘次
  集訓答辯60餘場
  ……
  他們凝心聚力
  他們拚搏奮進
  就像參賽隊員所說的那樣
  人在一起這是聚會
  心在一起才是團隊
  隻有經曆過才懂得
  領獎台上的故事
  真的是挑戰和奮鬥的故事

參賽團隊在校內外進行集訓、調研和項目打磨
 賽前動員會
  11月26日,我校舉行全國決賽賽前動員會。動員會由校團委書記王靜主持,相關部處和學院領導、指導老師一起為參賽團隊加油鼓勁。各項目指導老師對同學們迎難而上、能吃苦、肯奮鬥的精神表示肯定,同學們也紛紛表達了通過比賽自身收獲的成長,對學校和老師們的感謝,以及勇奪佳績的信心。

全國決賽終審答辯現場

正式答辯前的最後準備

外場“送考”老師和同學的“偷聽”

獲獎項目簡介

  所獲獎項:金獎
  項目名稱:航空發動機加速試車控製係統
  所在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
  指導老師:張卓、孫誌剛、宋迎東
  項目成員:趙旭、彭秋洪、楊晨、葉鑫媛、張興龍、徐倩、李亞鬆、卞傑、常亞寧、陳西輝
  項目簡介:本項目核心產品為“航空發動機加速試車控製係統”,可適配各型軍、民用飛行器(包括戰鬥機、運輸機/客機、直升機、無人機等)的航空發動機及其零部件進行加速試車。產品通過控製發動機進行加速試車,能夠大大縮短試車時間,節約高額試車成本,打破國外加速試車技術對我國的封鎖,助力國家軍民用航空發動機的加速發展。

  所獲獎項:金獎
  項目名稱:五季光子——全球首創高精度光延時測量儀賦能5G基站建設
  所在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指導老師:潘時龍、劉益平、王祥傳
  團隊成員:王立晗、湯曉虎、於飛羽、劉熙、朱燕、李樹鵬、王一如、周高雨、錢慧琳、俞佳煒
  項目簡介:本項目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精度光延時測量技術,打造高精度光延時測量儀。產品將5G基站的延時同步精度從目前的納秒級(10的-9次方秒)提升至4皮秒(10的-12次方秒),提升了目前5G通信容量的30%,解決了5G厘米級高精度定位難題。團隊未來將憑借四大核心技術,通過三步戰略,逐步占據國內國外兩大市場,最終助力中國領跑5G,率先布局6G。

  所獲獎項:金獎
  項目名稱:空中反“黑”衛士——無人機頻譜認知儀
  所在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指導老師:吳啟暉、劉益平、朱秋明
  團隊成員:劉東、成能、張秋香、王康宇、沈鋒、李靜芸、杜孝夫、戚雯亭、李姝萱、吳光宇
  項目簡介:當前,“黑”設備數量日益增長,其中以黑飛無人機、非法幹擾源、黑廣播的泛濫最為嚴重,擾亂城市治理秩序,造成極大人身安全隱患和經濟財產損失。團隊首創空中多機協同搜索方案,自主研發空中反“黑”衛士——無人機頻譜認知儀,可實現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查找“黑”設備,已獲得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等多家單位支持,有望服務於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國家重大活動。

  所獲獎項:金獎
  項目名稱:智能工匠——航空航天高精度機器人智能裝備
  所在學院:機電學院
  指導老師:田威、徐強、李鵬程
  團隊成員:馬創業、王品章、沈銀海、劉晨曦、李宇飛、崔光裕、金潔、李根、晏陽、梁爽
  項目簡介:針對我國航空航天裝備裝配高度依賴手工鑽鉚,嚴重製約我國戰機、天宮空間站等先進裝備快速研製批產的現狀,團隊研發出了高精度機器人智能裝備和多功能末端執行器兩大核心產品,已經在航空工業成飛、洪都等多家單位應用於新一代戰機、國產大飛機等國家重要型號的生產,實現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軍事、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

  所獲獎項:銀獎
  項目名稱:載智載慧——新媒體動畫引領融媒變革
  所在學院:藝術學院
  指導老師:馬道全、米傳民、張秀寶
  團隊成員:王哲、黃琳涵、柯龍婕旻、趙元辰、李一苒、王佳穎、陳佳緣、付裕、傅歆芮、曾蒙雨
  項目簡介:公司自成立以來,製作了兩百餘部新媒體動畫,累積營收四百餘萬,並已與中國知網、華為等四十餘家企事業單位合作,走出了一條用動畫賦能行業的特色發展道路,深度開發教育產業,積極對接政府需求,漸進服務醫療行業,嚐試實現軍工訴求。自主搭建“一站式動畫智能生成平台”——繪視科技平台,極大地降低了新媒體動畫製作的技術門檻和生產成本。

  所獲獎項:銅獎
  項目名稱:景銳科技——引領間歇蒸發濃縮行業的節能先鋒
  所在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
  指導老師:韓東、張卓
  團隊成員:劉允、陳俊傑、吳芳騰、孫榕檜、宋韶雯、高斯傑、周天昊、李亞寧、單晨宇、劉寅遐
  項目簡介:釀酒、製糖、製藥等間歇蒸發行業中,由於當前煮沸工藝的特殊性、間歇性及不連續性,存在著能源消耗巨大、環境汙染嚴重等共性問題。本團隊對間歇蒸發行業中蒸發工藝進行突破性創新——耦合新型蓄能技術與機械蒸汽再壓縮(MVR)技術,將蒸發過程中浪費的能量有效回收利用,實現超低能耗生產,屬國際首創,為“十四五”節能減排預定任務實現助力。

  所獲獎項:銅獎
  項目名稱:燕飛·薪益——用區塊鏈技術助力解決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先行者
  所在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指導老師:徐強、劉哲、耿瑞
  團隊成員:章旭、孫辰浩、尹佳怡、王書策、段思琛、倪茜、秦一航、賈誌軍、蔡月嘯
  項目簡介:為解決農民工就業難、討薪難的問題,公司自主研發 “燕飛聯盟鏈”,搭建“薪益工·民工服務網”,涵蓋了信用找工、電子合同、勞務管理、銀行代發和政府監管五大功能,可解決傳統行業中供需不平衡、信息不真實和不對稱的問題。目前累計服務2.4萬農民工,與480餘家工程安裝單位達成合作協議,為3家銀行開發代發係統,保障了1.2億元農民工工資的正常發放。
  祝賀獲獎的老師和同學們
  感謝你們為大賽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比賽雖已結束
  但挑戰之路才剛剛開始
  這是一個關於青春和奮鬥的故事
  生生不息,未完待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