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3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決賽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教授謝雪姣代表學校參賽並榮獲一等獎,實現學校在國家級教師教學競賽曆史性突破。
湖南中醫藥大學高度重視此次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校工會、教務處作為校內組織單位,精心籌劃,細致安排,對參賽課程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與支持。
謝雪姣教授(團隊)長期深耕教學一線,研究課程改革,提升教學技術,為該賽事備戰數月,以《傷寒論》課程建設和團隊教學成果為基礎,多次打磨修改、複盤演練。
此次獲獎,既是參賽教師及團隊教學創新成效的綜合體現,也是湖南中醫藥大學持續推進教學改革創新、提高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集中展示。
學校將以此為契機,始終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工作機製,持續開展課堂創新教學能力提升係列競賽活動,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聚焦教學創新,努力培養優秀人才,全力推進高等教育“質量革命”。
據悉,本次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以“推動教學創新,培養一流人才”為主題。自2021年10月啟動,全國共有31個賽區的1195所高校的18407名教師參加了省賽。其中,參加本次全國賽的有406門課程的1462位教師。共評審出一等獎63門課程,二等獎142門課程,三等獎201門課程。
獲獎團隊負責人
謝雪姣
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教授,博士,中美雙博士後,中醫全科醫生,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衡陽市中醫院副院長,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湖南首屆神農人才傷寒學學科帶頭人,曾兩度獲評湖南省教學能手。
經驗分享
新醫科下,打造有生命力的課堂
創新大賽主要是考察一門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著力對所授課程的教學設計能力、育人能力、課堂教學實際效果及輻射推廣價值四個方麵進行考評。本次參賽主要介紹的是《傷寒論》課程教學創新成果。
學情分析靶向析
充分了解學情,才能有的放矢。《傷寒論》來自東漢末年,研析學情的教學痛點在於:A.原文學習三難:醫學典籍,古奧晦澀,晦澀難讀懂,枯燥難專注,教學難互動;B.運用實踐三缺:在思維與能力上,缺中醫思維學不深,缺持久定力研不透,缺實戰經驗用不好;C.專業技能三弱:課堂講授教學為主,學生方證應用能力弱,醫患溝通能力弱,辨證思維能力弱。
線上線下混合教
《傷寒論》為湖南省級一流線上課程、湖南省一流線上線下融合課程,按照學生學習規律,有序地將知識碎片化,按照知識點設置每個視頻8-15分鍾,融入線上教學資源、互動模塊及自動考評體係,讓學生在線上預習上課內容,誦讀熟悉原文,實現線上課堂學生能預習、能專注、能互動。繼而采用“導讀學測結”教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案例式、情景式、體驗式整合基礎知識,訓練中醫思維,積累臨證經驗。
亮考幫話交互習
在教學中,除了引入案例式教學、研討式教學以外,我們每周課都采用了“亮考幫話”,“亮閃閃”:學生分享收獲心得;“考考你”環節:學生出題互考互答;幫幫我環節:師生互相解疑答惑,“悄悄話”環節:學生留下對老師的悄悄話,及時回複,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中亮閃閃的明星。
增值評價賦能吉
課程采用“課內+實訓”雙軌對標評價方式。課內考核對標課程標準,重點評價知識、核心技能、素質目標的達成情況;實訓考核對標執業醫生職業規範,重點評價問診技能、辨證思路、方藥運用、工作態度等表現。
課程在常規考核評價的同時,采用增值性評價,給予即時獎勵,喚醒學生參與意識與熱情,引導學生多元發展,拓展實踐技能,為學生賦能,給學生創造看得見的榜樣與未來。
賽後感言
尊重學生,感恩學校
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方便學生,發展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習內驅,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中亮閃閃的明星,進而形成教師混合式教,學生交互式學的模式,構建“生-師”學習共同體,努力打造有生命力的課堂。
湖南中醫藥大學十四五規劃全方位擘畫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藍圖,在實施培養體係創新工程等“十大工程”以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30項行動計劃中,學校取得接二連三的榮譽,為此而自豪,能參與其中,與有榮焉。
學生反饋
體驗中醫魅力的“活”課堂
(beplay2網頁登錄 來源:湖南中醫藥大學)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