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成功舉辦“感知中國--魅力恩施”社會實踐與文化體驗活動
7月8日至9日,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武漢大學承辦的 “感知中國—魅力恩施”社會實踐與文化體驗活動順利舉行。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的30名來華留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通過為期兩天的體驗,讓來華留學生深度感受了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舉措和成效,見證了少數民族地區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8號下午,同學們先後來到芭蕉侗族鄉白果樹村、白果樹村小學、金苔香茶廠、圖書室。來自武漢大學的駐村書記鄭現鎮向大家介紹了恩施市和白果樹村的情況,以及武漢大學對白果樹村的對口幫扶措施和管理製度,重點展示了白果樹村在貧困監測、醫療、教育等方麵取得的成果,描繪了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在白果樹村小學,自強樓、求是樓、弘毅樓、拓新亭一下吸引了同學們的眼球,紛紛念起武漢大學的校訓。同學們坐在小學教室裏,為白果樹村的小學生錄製視頻,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快樂成長。在金苔香茶廠,同學們參觀了茶葉生產車間,跟隨製茶師體驗恩施玉露傳統製作工藝,了解了產業扶貧的相關情況。在圖書室,鄭現鎮與同學們坐在一起親切座談,就鄉村振興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要致富先修路非常值得借鑒”“武漢大學投入這麼多資金給鄉村有什麼回報嗎”“我們可以來小學支教嗎”等,鄭現鎮均一一給予回答,同學們頻頻點頭,稱讚不已。
8日晚上,師生一行展開學習交流會,就《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關於鄉村振興的部分進行學習討論。鮑嫣然老師為同學們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介紹了我國脫貧攻堅的主要做法、主要成就和寶貴經驗,同學們結合白果樹村的脫貧實踐,對於“精準扶貧”,表達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同時,就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鄉村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以保持鄉村發展活力、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生態保護的關係,各個學校的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熱烈。
9日上午,同學們來到恩施市三中。在參觀了如詩如畫的校園美景後,大家走進學校階梯教室與三中師生代表開展交流活動。來自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等10國的留學生為三中學生們介紹了他們各自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傳統和來中國學習的感受等,聆聽三中的英語老師對恩施文化的講解,隨後中外學生們展開互動交流,“你們對語言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有什麼建議”“俄羅斯是如何慶祝國慶節的”“你們對ChatGPT的發展有什麼看法”“中國文化什麼地方最吸引你”,三中同學們爭相對留學生提問,留學生熱情作答,現場氣氛輕鬆愉快。最後,留學生們與三中學生互贈禮物,合照留念。

留學生們來到武漢大學校友創辦的湖北慧宜醫療集團,同學們先後參觀了醫院視光部、門診部、中庭休息區、心髒介入導管室、遠程醫療診斷室、職工健身中心等地,詳細了解了醫院診療業務、專家團隊、學科建設、科研教學等情況。在座談會上,留學生們觀看湖北慧宜醫療集團形象宣傳片,進一步了解醫院從眼科醫院起步到集團化運營的發展曆程以及醫院公益項目開展和未來規劃等情況,並圍繞恩施地區多發疾病的研究與診療、青少年兒童眼病公益項目、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麵與醫院的院長以及專家進行深度交流。
最後同學們來到恩施州博物館,感受巴風土韻和恩施記憶。在這裏,同學們了解了巴文化、崖葬文化、土司文化以及民族風情的曆史、民俗文物,在複刻的文化場景中沉浸式感受土家文化。
留學生們不僅對中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所取得的成果大為震驚,更是了解到了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的多元文化。來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阿比德感慨道:中國脫貧攻堅實踐充分展現了中國的製度優勢和中國人民的智慧,凸顯了中國政府的治理能力,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樹立了典範。2020年,中國已經全麵脫貧非常了不起,我們作為來華留學生,要向世界傳遞中國的減貧經驗。
據了解,恩施市為武漢大學定點幫扶對象,自2013年以來,武漢大學以恩施市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緊緊圍繞精準扶貧工作,切實開展了教育幫扶、智力幫扶、健康幫扶、產業幫扶等,呈現出“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麵,有力助推了恩施全麵發展。(通訊員:鮑嫣然)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