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開學“詐騙季” 同學需警惕
2019-09-02 08:5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原標題:開學“詐騙季” 同學需警惕

  “我命令你立刻把錢退回來!這是她上學的錢,否則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找出來!”最近一則民警幫學生追討詐騙嫌疑人的小視頻廣為流傳。據報道,該學生輕信了假Q幣充值活動,被騙8900多元,幸而及時報案挽回了損失。

  這種情況並非個案。8月初,中國青年報社聯合支付寶發布調查報告稱,近七成大學生曾遭遇騙子,四成校園詐騙發生在入學季前、後一個月。

  又是一年開學季,“防騙”再次成為校園群體關切的話題。那麼校園詐騙是如何發生的?騙子又有什麼新招數?同學、家長、老師等該如何智鬥騙子?

 電信詐騙花樣翻新 防不勝防更要防

  從形式上看,電信詐騙可謂最為靈活的詐騙形式之一,其具體內涵“日新月異”,不斷挑戰著同學們的智商、情商和生活常識。

  “一個電話打過來問我是不是最近身份證丟了。說有人拿我的身份證辦了卡,欠了很多錢,讓我出錢去打官司。”北京的劉毅(化名)大一剛開學時接到了這樣的電話。他之前確實丟過身份證,就相信了騙子,並且給了對方家庭住址,“對方說如果這件事辦不好會影響我的檔案記錄,還特意囑咐我不要告訴別人。”劉毅躲在房間裏悄悄跟騙子打電話,不敢告訴屋外的姥姥、姥爺。

  “當時姥姥、姥爺看我一直一個人躲在房間裏打電話,覺得不對勁,就問我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姥爺就把電話搶過去,把那人罵了一頓。那天,我跟騙子耗了一個多小時,差點就被騙了。”劉毅覺得非常懊惱。

  現在回想起來,他分析,如果陌生電話談到錢,一定要跟家人講,千萬不能自己一個人和對方周旋,像“不能告訴別人,隻能你自己知道”這種話,都是想隔離、孤立受害者,這樣行騙就會更容易。

  然而這種直截了當的騙錢方式已經為太多人所熟知,近年來,依托短信、電話、電子郵件、QQ及微信等平台展開的詐騙手法快速迭代。

  去年9月,西北地區某高校的劉欣欣(化名)在班級入學聚會前,收到了一條新同學發來的“聚會邀請函”QQ信息。

  “當時我有一絲猶豫,心想這是不是假的,因為此前點開好友發來的鏈接結果被詐騙的事情很多,但又一想可能是這位同學為聚會特意做的邀請函,錯不了,我就打開了。”

  鏈接打開之後,頁麵是紅色的賀卡,“做的還有鼻子有眼兒的”。劉欣欣點了一下,頁麵突然跳轉到黃色視頻網站,嚇得她趕緊關掉了。

  “很多同學都說收到了這樣的‘邀請函’,我才起了疑心,趕忙去修改了自己的QQ密碼。”此後劉欣欣一直惴惴不安,擔心病毒入侵,盜取自己的銀行卡、支付寶等信息。

  吃一塹長一智。當同學們對各種網絡鏈接越來越警惕之後,騙子的工作做得越來越“深入”和“細致”了。

  比如,某高校的同學們上學期就收到了一條特別“走心”的詐騙短信:“××同學,你好!經近期本學院領導隨機檢查課堂監控視頻,發現你多次出現課堂使用手機、交頭接耳影響課堂秩序現象。為了建設一流學院,我院已將你上課期間無故使用手機視為違規違紀現象,請你於本周六(4·27)下午6:00前到教務處報到學習《學生手冊》。請務必按時前往,否則將給予警告以及全院通報批評處分。收到請回複。”

  校方發現後立即通知同學們提防該詐騙短信,並提醒大家好好聽課,“身正不怕影子斜”。

  該校的一位受訪同學哭笑不得地表示:“這真是迷惑行為大比拚。”

“餡餅”“橫禍”都砸中我?冷靜分析別忙操作

  從詐騙的思路上看,“天上掉餡餅”和“飛來橫禍”式騙局都很常見。

  今年7月,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通過媒體提醒廣大學生,開學前有的詐騙分子會冒充資助工作者,以發放獎學金、助學金、生活補助等名義,引誘學生和家長上當受騙。

  “無論是哪個資助項目,都不會要求學生在電話中告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等信息,也不會要求繳納任何費用或在ATM機和網上銀行進行操作,如有類似要求的,一定要提高警惕。”該負責人特別強調同學們要“頭腦清醒”,“一定要明白不存在隻有你知道、別人不知道的‘發財秘訣’”。

  而除了需要警惕“餡餅”,還需要警惕“橫禍”。

  長沙市某律師事務所的王律師就幫一名學生處理過相關案件。這名學生收到一則短信,說她涉嫌一起刑事犯罪,“短信上說‘相關申請材料(申請表、賬單、證明材料、起訴狀、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送達回證、傳票)8月1日正式提交××人民法院’,還引用了《刑法》的相關條例,誘導我回電谘詢”。

  “看到這樣的內容,當事人覺得害怕在所難免。”王律師幫她分析了短信的號碼歸屬、措辭等細節:“一會兒說涉嫌妨礙公務,一會兒說涉嫌窩藏包庇,一會兒又說涉嫌詐騙金融機構。短信邏輯混亂,可信度很低。”

  王律師表示,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遇到突發問題的確會不知所措。

  首先應冷靜分析自己最近是否有涉及這方麵的事情,如果想不起來,可以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此外,見到這種私人號碼或者來曆不明的電話時,應提高警惕。再者,收到詐騙短信或接到詐騙電話,尤其是要求付款的信息後,切記不要盲目按照短信上麵所說的步驟去操作,應該找老師、輔導員、家長或者其他同學一同商量。

  步入大學校門之前,很多家長都會提醒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開學“詐騙季”,正是同學們實踐這句話的時候了。

  實習生 秦臻 康璽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茜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