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科技職業大學簡介
海南科技職業大學(以下簡稱“海科大”)於2008年在原中央美術學院海口校區基礎上創建,2018年升格為全國首批本科層次職業院校,2019年更名為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是海南省唯一一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改革院校。學校秉承“科學、務實、厚德、創新”校訓,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辦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就業為導向,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一、辦學規模與硬件條件
學校有海口市江東校區(美蘭老校區)和雲龍校區(新校區),目前已有出讓用地2309.54畝。美蘭校區距海南省委、省政府4公裏,雲龍校區距海口美蘭機場9公裏,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學校現有校舍麵積49.8萬平方米(不含在建房屋5.37萬平方米)。學校現有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海事學院、城建學院、財經學院、設計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國際護理學院、臨床醫藥學院、傳媒與音樂學院、會計學院、工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基礎醫學部等16個教學單位。緊密對接海南十二大主導產業中的海南油氣、高新技術、互聯網、醫藥、醫療健康等重點產業。開設26個本科專業和50個專科專業。現有在校生23536人,其中本科生11160人,專科生12376人。
學校具有國內領先的各專業實訓設備與仿真軟件、VR設備與技術,私有雲平台建設了20000門優質網絡課程及資源;擁有369個實驗實訓室、398間多媒體教室、156間智慧教室、4間智慧樹錄播室、61間計算機教室、5間數字化語音室。校內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及校企合作仿真實訓軟件總值23012.83萬元。圖書館紙質圖書194.38萬冊、電子圖書173萬冊、中外期刊100餘種,圖書館現有深圖ILAS借閱係統和知網、超星等學術平台及瀑布流電子顯示選書預閱屏3套。學校使用0A係統實現內部協同管理,運行國際質量管理體係規範過程管理,采取現場攝影錄製的新形式開展實踐實訓教學督導及評教,切實提高實訓教學質量,形成科學、高效、優質的管理體係。
二、專業建設與專家治學
學校建成了以應用化工技術、航海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物聯網工程技術等工科為主,兼顧醫學、管理學等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體係,服務當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未來發展,部分專業填補了海南空白。2022年順利獲得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10個本科專業學士學位授權;獲批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入選海南省高水平職業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航海技術2個專業群獲批海南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2021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被評為海南省第五輪省級特色重點學科。2019年航海技術、健康管理專業被教育部認定為“骨幹專業”,石油化工技術專業被評為海南省高職類校企合作特色專業。
學校實行專家治學。現有校長、副校長15名,分別為博士副教授或教授,各學院院長均是中青年博士或副教授、教授。學校領導和各學院院長實踐經曆經驗豐富,均為指導學生參加省級大賽連年獲得一等獎或二等獎者、參加省部級教改課程項目評定連年獲得一等獎或二等獎者、從優秀專任教師或優秀專業係主任及優秀教學或科研副院長轉任者;或由具有名校教育教學管理經驗並任職二級學院院長10年以上或博士生導師及教授等教育教學專業管理人員構成。
三、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目前專任教師1076人,校外兼職教師425人(含行業導師),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635人,占專任教師的61.06%(其中博士150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353人,占專任教師的32.81%(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41人);“雙師型”教師625人,占專任教師的58.09%。
學校靈活民辦體製用人機製,通過特殊政策引進高技能人才,給予特殊人才特殊待遇。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共引進高學曆、高職稱、高層次人才157名。海科大教師揭軍武、孫傑、杜金風、王月雷、楊靜、鄭兵、OMARY GASTRO等85人已成為海南省高層次人才,其中韓剛、王月雷、曹獻英為C類人才(領軍人才),閆浩、孫傑、揭軍武、杜素芝為D類人才(拔尖人才),王月雷獲得了“南海工匠”“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海南青年五四獎章”“海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黎冬樓、閆浩獲得了“海南省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施金妹獲得了“海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僅2022年就有30名教師被評為海南省高層次人才,20名教師順利晉升高級職稱。
四、高素質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培養高素質、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努力培養服務新型產業、新產品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畢業後做社會發展進步引領者,注重教學科研平台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現有海南省特種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等3個,中央財政支持的石油化工技術專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中國殘聯、教育部批準的海南省殘疾人康複指導中心,海南省高校特色實訓教學示範中心,海南海科石油化工產品檢測中心等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校內實訓中心18個,校內實訓、實驗室263個及VR實驗室(製作並完成24個VR實訓項目);與海南漢地陽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省內外企業共建共享校外實訓基地共175家。
學校大力開展“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工作。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於2016年4月掛牌成立,目前基地2000平方米。采用“政府扶持、社會參與、高校助推、自願加入、市場化運作、規範化管理”的運作模式,為創業初始人員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孵化促創業、創業帶就業、就業促發展”。截至2022年11月,共計服務孵化學生企業150家次,部分學生企業得到了快速成長,收益非常可觀,迅速湧現出海口海科葳森設計有限公司、海南卓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眾城文化傳媒(海南省)有限責任公司、海南優學樂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海口海科南北農產品商貿有限公司等一批先進的創業典範。
2022年組織各專業本科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共114項,其中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10個、創業訓練項目2個,創業實踐項目1個;省級創新訓練項目23個、創業訓練項目1個,創業實踐項目1個;校級創新訓練項目49個、創業訓練項目16個,創業實踐項目11個。
五、校企深度合作
學校目前與海南龍頭企業和省外企業240餘家簽訂了校企深度合作協議,2022年頂崗實習學生3688人次。與我校共同開發校企合作教材的企業55家,已出版校企合作教材55部。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校企合作成果轉化工作,有30多項專利應用到企業生產經營中運營轉化。
學校與175家省內外企業共建共享校外實訓基地,依托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學校和企業充分溝通協作,按照行業企業標準及崗位要求,調整課程設置,重構課程體係,將企業先進的行業知識、產品和技術研發體係,通過合作方式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重點專業聘請行業、企業、高校的專家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專業的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每年按計劃組織專業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促進了“雙師型”教師的成長;聘請企業技術能手兼職任教,促進了專業課程與生產實踐的融合。
學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取得係列建設成果,獲批校企合作技術項目共100餘項,涵蓋政府和80餘家企業,企業與我校合作開發技術幾十項,為海南十二大主導產業發展服務。學校與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合同,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基地,目前已成功成立了“康芝藥業班”“東方傲立班”“洋浦傲立班”等訂單班。
鄭兵教授帶領技術團隊成功研發海南海科智慧食堂產品,2021年9月6日投入運營,智慧食堂整合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技術手段來解決傳統食堂口味差、糧食浪費和學生營養不均衡等三大難題,項目主要有人臉識別、訂餐、就餐、支付收銀係統、營養分析和食堂管理等六大功能模塊,實現食堂精細化管理,在提高食堂管理效率、拒絕浪費、改善飲食、營養均衡及節省運營成本方麵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高級技師穀兵兵帶領校企科研團隊研發可移動交通信號燈和分布式交通信號燈項目,研發的產品通過5G專網接入交管指揮中心並實現百度地圖實時讀秒,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海口市投入使用。
2021年,學校入選為首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被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授予“急救安全屋”稱號。2022年1月,海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批複同意學校與海口市第四人民醫院合作成立非直屬附屬醫院,共同促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提高醫學人才的培養能力,服務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六、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
學校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共12項。以職業教育試點改革申報立項海南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其中楊秀英教授主持的《以高端技術技能和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職業本科工科專業實踐教學體係構建研究》等重點項目10個,一般項目38個,自籌7項。除教育廳教改項目外,學校鼓勵教師申報社科聯、教育科學規劃辦、科創融教、其他行業協會課題等其他類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並給予配套支持。
學校一直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以校企合作推進教學改革。在已公布的教育部2020年及2021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中,學校獲批立項數連續兩年為海南省第1名。學校組織優秀教師與企業合作申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開展VR虛擬仿真項目建設;鄭兵教授負責開展全校智慧教室、私有雲項目建設並取得了軟件著作權9項。學校培訓服務、橫向課題、校企合作、社會服務收入年均超過1000萬元。
學校狠抓教學改革,重視課程建設。學校與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簽訂了為期5年的“產教融合應用型課程改革實驗”項目合作協議。中國名校名師名企智能技術總監運用德國人才培養經驗,對學校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應用型課程指導,2020年,學校榮獲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2020課程改革創新獎。2022年,學校518個產教融合應用型課程改革實驗項目通過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評審驗收。應用化工技術團隊和大數據工程技術團隊獲批為海南省首批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施金妹教授的《C語言程序設計》被認定為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張風教授《家居室內設計》等4門課程被認定為第六批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目前學校獲教育部批準開展“1+X”證書試點工作共27個領域,取得職業技術資格培訓項目許可69個,獲頒“教育部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項目突出貢獻獎”,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海事局批準開展無限航區船長、大副培訓項目。
在中國現代教育研修中心和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與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主辦的“應用型課程建設大課堂說課展示”比賽中:王睿獲得一等獎,杜金風、魏愛民、王進、羅振江、彭金銀獲得二等獎,魏愛民、黎冬樓、何欣、王卉、繆從金、謝輝獲團體二等獎,鄭兵和趙斌霞獲得三等獎。
近五年,學校教師主持各級縱向科研課題210項,其中省級及以上課題153項;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9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168篇,其中國內外核心期刊收錄281篇(SCI收錄123篇);出版教材、專著204部,獲國家專利授權402項。學校師生申請獲批軟件著作權278項,完成區域經濟發展的谘詢報告56篇。
2021年,學校理事長楊秀英教授撰寫的《用新發展理念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探索》在中國勞動學會等單位召開“黨與勞動發展”主題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二等獎,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職教本科發展的關鍵在於“雙師型”教師》。校長韓長日教授帶頭發明專利技術,獲得發明專利權10項,其作為主要成員完成的《瓜馥木等海南熱帶特色藥用植物活性成分發現、製備與評價》獲得2020年度海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鄭兵教授作為“物權數字化課題組”組長,與物權數字化(經紀)平台聯合啟動項目研發,開啟全國高校物權數字化先行示範的先河;曹維良教授與企業聯合技術攻關,共同申報獲批海南省科技廳2016年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雙效餘熱回收與熱泵技能技術在工業產品中生態設計》;黎冬樓教授與企業聯合申報海南省科技廳2018年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海口灣智能化海上交通服務應用軟件的研究與開發》獲批立項。
2022年,海科大理事長楊秀英等所著兩篇論文《工匠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和《職業本科教育的思考與探索》入選中國知網《學術精要數據庫》2011—2022年高影響力論文。2022年9月,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交叉融合研究新平台“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航運發展與物權數字化重點實驗室”獲批海南省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立足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實際,開展航運經濟、水上和港口交通信息與安全、物權數字化應用技術、物權數字化實踐應用及推廣研究,為海南航運業、物權數字化產業發展提供智慧和應用支撐,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近五年,學校主持各級橫向科研課題90項,理事長楊秀英教授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重點科研課題《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內部審計全覆蓋問題研究》橫向課題研究。學校承擔並完成《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等多項政府委托課題。
七、師生技能大賽與學校榮譽
近五年,學校教師與學生獲得各類省部級以上專業技能大賽、教學課程參評等獎項2168項。學生參加各類省部級技能競賽獲獎1704項,其中:國際級競賽獲獎18項;國家級各類競賽獲獎607項(含特等獎5項、一等獎89項);省級各類競賽獲獎1079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200項)。2018年—2022年,本科各級各類競賽獲獎892項(國際級競賽獲獎18項;國家級競賽獲獎417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59項;省級競賽獲獎457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80項)。學校教師獲得各類省部級以上專業技能大賽、教學課程參評等獎項464項,其中:國際級5項,國家級168項(含一等獎4項,二等獎13項);省級291項,其中一等獎26項,二等獎46項。
2022年,海科大學生參加2022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特等提名獎(F獎,全球獲獎率約1%),國際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同年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再創驕人成績,斬獲全國二等獎7項;海南賽區獎35項,其中省級一等獎12項,省級二等獎10項,省級三等獎13項。在參賽的1606所高校中,海科大國賽獲獎數量並列第51名;在獲國家級獎項的本科和專科高職院校中位列第一名;位列全國本科和專科412所民辦高校第一名;位列全國32所本科層次職業大學第一名。
學校升本更名以來,榮獲海南省教學成果獎6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根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16—2020年全國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科競賽排行榜(TOP20)”,學校全國競賽年度排位分列第9名、第6名、第3名,位列海南省同類高校第一名;2021、2022年在艾瑞深校友會中國大學排行榜連續兩年名列第一;在全國學生競賽榜單連續兩年名列民辦本科層次職業大學第一名;2021、2022、2023年在中國科教評價網(金平果)職業本科大學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連續3年名列民辦職業大學第一;在2022年民辦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發展指數排名位居榜首,也是全國排名第一的民辦本科層次職業大學;榮獲“2022年度綜合實力品牌高校”“2022年度職業院校知名品牌”稱號;2021年獲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基地(2021—2024)”“2021民辦教育產教融合雙創示範單位”“2021年度思政教育示範高校”及“2021年度職業教育領導品牌”榮譽稱號。2021年7月成功入選海南省第一批語言文字工作規範化達標高校行列。截至2020年連續兩屆獲評海南省“5A級社會組織”,同年被中國民辦教育家代表大會理事會評為“中國民辦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大學”。2019年獲頒“中國好教育品牌實力民辦高校”和“中國好教育智慧教育品牌”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師生參加各類省、部級比賽項目一年比一年多,學校是師生發展的好平台。
八、用人滿意度和優秀畢業生
學校積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與實踐,加快推進高素質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係建設,辦學十多年來,已經為社會培養優秀畢業生近5萬名,他們都具備良好的知識水平和很強的動手能力,誠實守信,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多年來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達96%以上。
學校辦學以來,優秀畢業生層出不窮,代表者如下:
首屆畢業生穀兵兵通過學曆晉升獲得留校任教資格,現已是高級技師。他從2015年開始帶領2009級、2010級優秀畢業生共同創辦海南雲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校內孵化公司),主要經營物聯網領域係統集成開發,近年來獲批政府創新基金項目400多萬元。2021年穀兵兵還承擔了學校智慧食堂電子秤接口開發技術項目,目前成果轉化運行良好,技術入軟件公司在職期股為5%。
2009級畢業生林偉欣通過學曆晉升取得留校任教資格,現已是高級技師。並於2022年8月獲得博士學位。在校期間成立海南白樹葉設計公司(校內孵化公司),從2015年開始帶領曆屆學生創業,近兩年公司為政府部門和多個企業提供平麵設計製作,致力環境美學和鄉村振興美化項目,營業額達600多萬元。
學校近5年優秀畢業生走向社會就業,湧現一批高新技術、技能、管理應用型人才,如何春雨、羊澤全、滕鬆偉、蘇興俠、王孟偉、許瓊丹等數名畢業生年薪均在12萬元以上,其中:
任偉,2008級數控技術專業,2011年開始研製自動鎖螺絲機,2018年成立梅菲爾德自動化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年薪500萬元以上。
招浩斌,2018級航海專科2班,在國家能源集團(世界500強)的神華船隊擔任實習三副一職,轉正後月薪27000元左右。
李坤,2019屆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就職於中國石化金陵石化(江蘇南京)有限公司,任化工一部淨化裝置主操,年薪22萬-28萬元。
喻彥,2019屆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1班,現任職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擔任技術與信息管理部檢驗計量中心副操,年薪18萬-23萬元。
向德全,2018屆輪機工程技術專業,任職上海華洋海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服務船東中化國際,現任二管輪,年薪16萬元。
唐喜邦,2019屆食品營養與檢測技術專業1班,現任職譜尼測試集團深圳有限公司,職務為采樣員,年薪高達16萬元。
張序忠,2019屆建築裝飾工程專業,2018年開始進入海南捷誠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做實習生,短短兩年,從實習生到主任設計師,2020年為公司創造200多萬元的業績,利潤20%以上。
符式鵬,2017級傳播與策劃1班,2018年開始在設計學院頂崗實習,後於學校產業孵化中心創立月月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年畢業後正式任月月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
吉受龍,財經學院2016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2班),2018年大二起在校領導和老師的支持下,創辦海南優學樂教育培訓有限公司,並多次和海南知名企業深度合作。2019年畢業後創辦海南興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並且承接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獲得省裏嘉獎。2020年公司業績40多萬元,利潤20多萬元。
徐兆添,2018級環境藝術設計1班,2019年與同學在我校創立了海南紅橙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擔任設計部組長一職。2020年到篡天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進行進修學習,經過近三年時間的磨煉,2021年初又重新回歸到海南紅橙黃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帶領著團隊努力做出了許多讓顧客滿意的作品。
劉冰,2020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畢業生,於2020年成立泗縣皓宸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占地麵積1000平方,擁有教練十餘人,人均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且有奧運冠軍和世界顧問團隊,並獲得乒乓球考級授權考點。皓宸體育第一年招生就突破了200人,營業額高達100萬。劉冰於2022年榮獲全國第五屆“閃亮的日子——青春該有的模樣”大學生就業創業優秀人物稱號。
黎經倫,2020屆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畢業生,現就職於深圳中快餐飲集團有限公司,任職行政主管,年薪12萬元。
楊天賜,2021屆航海技術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曾獲得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曾獲海事學院海員技能大賽第一名;一次性取得船員合格證、水手證、三副適任證書、船員適任證書等含金量高的證書。具備紮實的英語能力、海員基礎知識技能、水手工藝技能、三副技能。現就職於江蘇省海運集團浙海海運有限公司,年薪27萬元。
王帥,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21屆畢業生,成立了海南新南龍體育文化有限公司,於2021年榮獲全國第五屆“閃亮的日子——青春該有的模樣”大學生就業創業優秀人物稱號。王帥致力於遊泳培訓事業,近幾年培訓人數超過3000人。
王福,2022屆護理本科專業畢業生,現就職於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年薪30萬元。
學校“十四五”規劃期間,遵循黨的二十大方針,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等部門領導下,在理事會正確決策、校黨委領導、校行政有力執行、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堅持“穩規模、抓重點、強特色、促融合、提質量、上層次”十八字方針,完成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力爭到2025年底努力獲得職業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推進學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現代職業大學。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