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2024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經驗交流暨成果展示會”成功舉辦
2024-08-22 20:24:00

  2024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期間,8月22-23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中科浩博國際教育和貴陽人文科技學院承辦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經驗交流暨成果展示會”(以下簡稱會議)於貴陽成功舉辦。會議以“交流互鑒,賦能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為主題,中國、東盟國家及其他國家的教育部門領導、國際組織代表、高等院校領導、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等近170位中外嘉賓,就推動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交流互鑒、凝聚共識、探討合作,共聚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合力。

會議現場

  在會議開幕式環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於長學,貴州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王慧,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疊峰,柬埔寨勞工和職業培訓部副國務秘書LAVibo致辭。

  於長學分享了人文中心對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他指出,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是改革全球治理、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緊迫需求,而多方攜手、共同發力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有效方式。他表示,人文中心願與各方深化交流,務實合作,攜手培養更多能夠引領人類抵達美好明天的優秀人才,為全球治理體係改革與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與力量。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於長學

  王慧表示,中國與東盟國家持續加強教育交流合作,是開啟國際化人才培養新航程必不可少的動力源。她指出,要增進教育國際交流,共同開展務實合作;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共同探索培養路徑;優化人才培養保障,共同推進工作落實。貴州省願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政策、最佳的環境與東盟國家等各界同仁繼續深化交流合作。

貴州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王慧

  曹疊峰表示,要發揮教育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支撐作用,必須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他認為,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與教育對外開放關係密切,要深化認識、結合實際、擴寬渠道、加強交流,共同推動相關工作更高質量開展。黑龍江省願與各方加強交流合作,共同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疊峰

  LAVibol表示,柬中兩國友誼深厚,兩國民間交往源遠流長,本次會議為中國和東盟國家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搭建了交流平台,有助於深化各國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麵的合作。他表示,近年來柬中教育合作成果豐碩,未來柬埔寨願進一步密切與中國的交流,在職業教育、人力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等各領域深化務實合作,共同為推動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柬埔寨勞工和職業培訓部副國務秘書LAVibol

  在主旨報告環節,圍繞“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形勢與政策、理論與實踐”這一主題,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大使銜代表楊進以《抓住機遇,加強合作,積極培養國際化人才》為題,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高層次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東南大學原副校長浦躍樸以《高校國際化賦能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為題,倫敦大學學院教授IanEames以《研究導向型學習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中的重要性》為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院長應品廣以《關於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若幹思考》為題,高層次項目服務單位中科浩博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代表曲玉軒以《看世界見眾生尋自己贏未來》為題,分別作了精彩的報告。

  五個報告從國際形勢演進與全球治理體係變革、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進展、國際組織人員構成和人才需求、國際國內政策與機遇等不同方麵,闡釋了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性和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緊迫性,並就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能力素養、培養模式、國際合作,以及高校的國際化開放辦學等多個方麵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諸多務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報告專家認為,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過程需要是國際化的,要重視學生的國際理解教育、科學素養和全球勝任力培養,加強跨文化交流和國際合作。

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大使銜代表楊進

高層次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東南大學原副校長浦躍樸

倫敦大學學院教授IanEames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應品廣院長

高層次項目服務單位中科浩博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代表曲玉軒

  在圓桌對話環節,高層次項目專家、中國報關協會會長朱高章和高層次項目專家、聯合國訓練研究所上海國際培訓中心執行主任、特聘研究員吳玉剛擔任主持人,與對話嘉賓圍繞“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經驗”和“麵向國際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經驗”兩個話題進行了交流。高層次項目專家、同濟大學教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際合作司原司長王之佳,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朱依諄,貴陽人文科技學院校長王鳳友,大連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劉風光,南京大學校長助理、南京赫爾辛基大氣與地球係統科學學院院長丁愛軍,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媒教育學院院長金雪濤,納米比亞共和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ElsieMaseke,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專家DibaSafitri,複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瀾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副教授張勵,聯合國大學澳門研究所研究員楊敏,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代表李思遜等參加對話。

  對話嘉賓結合本國情況、自身單位及工作經曆,就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核心素養與關鍵技能,培養方式與實踐經驗,以及高校如何構建高效順暢的國際化人才培養與輸送體係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圓桌對話現場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重大項目與活動處處長唐雲作總結發言。她表示,本次會議嘉賓來源廣泛、代表性強,活動主題鮮明、形式內容豐富,交流務實深入、會議成果豐富。通過會議交流,參會各方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含義、培養意義和培養路徑上取得了共識。相信在本次會議的基礎上,各方可以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攜手培養更多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重大項目與活動處處長唐雲

  中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今年是“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對於各方加強教育、科技、人才等領域的人文交流,攜手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係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深遠意義。

  項目專家照片:

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東南大學原副校長,浦躍樸

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專家、中國報關協會會長、海關總署國際司原司長、世界海關組織守法便利司原司長

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專家、聯合國訓練研究所上海國際培訓中心執行主任、特聘研究員

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專家、同濟大學教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際合作司原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區域合作司原副司長,王之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