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由貴州省國際交流協會、貴陽市教育局和貴州師範學院聯合主辦,貴州師範學院旅遊文化學院、貴州師範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承辦的“‘世界的貴州’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之非遺展演暨非遺教育論壇”在貴陽舉辦。貴州師範學院校長韋維出席論壇,對外交流合作處處長張瑤,旅遊文化學院黨委書記馮建國、院長李樂京參加論壇。


全球化的時代,是一個大交流、大合作時代。貴州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解燕在歡迎辭中指出,中國與東盟地理相鄰、山水相連、文化相通、血脈相親、利益相融,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平等互信、開放創新,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已成為中國和東盟間以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為主題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她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財富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是人類文明賡續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希望通過非遺講述貴州發展故事,傳播貴州文化、展示貴州形象、發出貴州聲音,不斷推動貴州非遺及其產業蓬勃發展,釋放非遺品牌能量,讓中國文化、貴州文化走向世界,讓非遺產品走向世界大舞台,推動世界非遺事業創新發展。

韋維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學校的曆史沿革、辦學使命。她表示,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探索非遺、力行傳承,不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係統性保護取得新成效。她強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浩瀚曆史長河中的一枝奇葩。東盟國家與中國地緣相近、文化相似、民意相通,本次活動定能推動各國各院校在非遺保護傳承體係、文化融合、非遺經濟、非遺傳播及非遺數字創新等方麵的合作交流。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加大“校地企”等多方協同的力度、廣度與深度,積極開展非遺保護傳承體係、文旅融合、非遺經濟、非遺傳播及非遺數字創新等新課題、新領域、新態勢的智庫研究、智庫服務與智庫創新,為多彩貴州非遺魅力的保護鏈、傳承鏈與價值鏈的協同轉化貢獻更多“貴師院力量”。








8月28日上午,全體參會人員參觀了貴州省非遺博覽館;論壇上,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國際交流合作統籌人SitiSalinaBintiMustakim,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意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副主編、研究員高舒依次作主旨發言;馬來西亞籍嘉賓DatoSabarudinBinMohd,泰國籍嘉賓KITTISAKKERDARUNSUKSRI,印尼籍嘉賓MerryDeboraSolaiman等16位嘉賓作主題發言;黔南民族師範學院、貴陽職業技術學院、黎平縣肇興鎮中心小學等9家單位依次舉行非遺教育論壇學術交流暨非遺活動展演。
本次論壇以“非遺課程體係和教材體係發展研究、非遺教育的類別與目標研究、數字技術賦能高質量的非遺教育研究、非遺教育與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研究、非遺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非遺與“一帶一路”研究、博物館與青少年非遺教育研究、其它非遺保護傳承創新相關選題”為選題,共邀請貴州省文聯編審餘未人,貴州文化旅遊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陸勇昌,上海交通大學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李康化等105位專家參加論壇,共同研討非遺保護傳承應用等理論與實踐前沿問題,探索非遺教育的創新實踐。
據悉,由外交部、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於8月28日-9月2日在貴陽舉辦,本次交流周主題為“教育合作新願景‘一帶一路’共繁榮”交流周將舉辦活動122項。其中,開幕期擬舉辦配套活動65項,全年其他時段舉辦活動57項,活動突出“形式新”,突出“項目化”“多元化”“合作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