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義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建國:由我校主辦的東盟國家在華留學生演講大賽自2016年舉辦以來,得到了東盟來華留學生的積極響應,品質不斷提升,8年間累計吸引全國70餘所高校,來自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計20多個國家的200餘名選手參賽。項目2018年獲“詩琳通公主杯”冠名,2019年至2023年連續五年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合作,獲得“詩琳通公主杯”和“漢語橋”雙冠名。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獲得亞洲合作資金項目資助。今年,演講大賽以“我的中國情緣”為主題繼續作為交流周開幕期項目舉辦。本次大賽有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等全國11所高校共20名選手參加。
2016年開始舉辦的來華留學生中文征文大賽,8年來共收到全國60餘所高校來自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30多個國家300餘名來華留學生的優秀征文,來華留學生通過征文形式表達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喜愛,參與傳播中國文化。今年,征文大賽以“我的中國情緣”為主題麵向全國各高校來華留學生征集征文,目前共收到全國12所高校共39篇參賽征文。
另外,今年我校承辦的第二屆高校助推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是在新時代背景下,依托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台的影響力和輻射帶動作用,積極響應服務國家社會的時代要求,加強與國內高水平大學的聯係和合作,推進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的落實,促進高等教育全方位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活動。我校將依托東盟教育交流周平台,舉全校之力辦好此次論壇,向參會嘉賓展現遵義醫科大學高質量發展新形象。
記者:在國際化交流合作方麵,學校采取過哪些措施?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是什麼?
遵義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建國:自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合作平台建立以來,學校先後同泰國瑪希隆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馬來西亞沙巴大學等10餘所東盟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在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研合作等方麵取得了豐碩成果。
我校相繼成為中國-東盟高校醫學聯盟創始成員單位、南亞東南亞醫學教育與醫療衛生聯盟創始成員單位、“一帶一路”國際醫學教育聯盟成員單位並積極利用聯盟資源,與聯盟單位開展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共享,為我校開放辦學提供新路徑
我校高度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在充分利用國家和貴州省各類公派出國項目,加大中青年教師公派出國留學派出力度的同時,我校從2021年開始,實施“12345”未來人才培養計劃並將國際視野的培養列入培養措施,資助入選人員出國學習,旨在培養一批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拔尖人才隊伍,深入推進我校的“人才強校”戰略。在學生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麵,我們積極開展學生出國(境)學習交流項目並不斷擴大國(境)外學生培養。至今已培養來自老撾、越南、泰國等10國的近500名國際學生。去年,我校獲批港澳台本科生招生資格,今年已麵向港澳台地區招收本科學生5人。
記者: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學校在培養創新型複合型人才培養方麵,有哪些舉措?成效如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