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色古香的陳氏書院(陳家祠)由大小十九座單體建築組成。總體坐北朝南,布局嚴謹對稱,廳堂高大雄偉,裝飾精美華麗,建築分三路三進,主次分明,廊廡穿插、庭院秀美。其美景早為世人所熟悉。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德國學者已將這組建築載入《世界建築藝術》一書,本世紀它又先後被評為“羊城十大美景”、“新世紀羊城八景”、“羊城新八景”等,成為廣州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陳氏書院(陳家祠)內不僅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作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在地,它還是傳統工藝精品薈萃的殿堂。今年恰逢陳氏書院落成130周年,該館將推出係列慶祝活動,“百年古祠 學嶺南文化”之“古祠春秋”——節氣主題研學活動就是其中的第一個。活動將在專業老師帶領下,通過玩遊戲、尋目標、聽講課、做手工的趣味學習方式在陳家祠裏親身體驗古祠春秋,學習天文地理、植物動物的小知識、欣賞建築裝飾及藏品中的節氣元素。在探索和玩樂中發現身邊事物中蘊藏的學科知識,讓對大自然奧妙的探索就在城市裏發生。

“古祠春秋”係列研學活動將於2023年3月至12月期間開展,計劃每月一場,每場為不同的節氣主題。第一場“春分”節氣主題活動在3月26日如期開展,10個親子家庭來到百年古祠陳氏書院裏賞桃花、杏花、木棉花,看灰塑、鐵鑄、花鳥瓷屏,通過做遊戲、探館藏、做手工的方式,感知春天、探究節氣。
在遊戲中,孩子們嚐試用語言和肢體動作來描述春天,展開對春天的想象。
親子遊戲
在北方,春分正是“櫻杏桃梨次第開”,杏花因其“遠勝桃之豔麗與李之質樸”,被評價為“文質適度,勻稱協調”,深為皇家所愛。陳家祠灰塑裝飾中的“杏林春燕”的寓意則是科舉高中,古代科舉製度的殿試於二月舉行,及第者有資格參加皇帝賜宴的慶典。二月正值杏花開放,因此杏花被稱為“及第花”;而“燕”又恰與“宴”諧音,因此杏林中遍布春燕也就寓意新春時節高中科舉,喜氣洋洋。一副灰塑作品,看似簡單的組合,實際很有故事,還體現了工匠的高超技藝與無窮智慧。
兩株主幹遒勁的梧桐可是館裏的大寶貝,因為它們是廣州市內難得一見的中國梧桐。“一葉知秋”指的就是梧桐落葉秋天到。經過春雨滋潤,梧桐嫩綠的新葉幾天之內就長到孩子們的臉龐那麼大!梧桐引鳳,桐木為琴,自古梧桐就是神樹,它仿佛從建築裝飾中走了出來,為我們展示活潑的古祠春秋。
焦老師介紹陳家祠庭院的梧桐樹
焦老師介紹陳家祠庭院的石榴樹
進入展廳,一副屏風,四條瓷板畫,大家一眼就能分辨春夏秋冬,但又如此精彩、生動、雅致。陳家祠裏的節氣內容是不是特別豐富!
焦老師介紹展品
創意手工製作
beplay2网页登录 林劍 通訊員 陳文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