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信,走學校特色品牌之路,市橋新世紀小學作為番禺區一所“中華經典吟誦” 實驗學校,在古詩詞教學中不斷探索基於研學後教升級版“融·樂”課堂下的小學古詩詞吟誦教學策略,促使在“雙減”政策下的古詩詞吟誦課堂提質增效。
5月30日上午,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新世紀小學聯合結對學校開展吟誦教學教研活動,彙聚“粵閩貴新”名師,線上+線下研討,十餘所學校設有分會場觀摩,展現了吟誦實驗學校的教學成果,並將在線上、線下專家的引領下勇毅前行!
本次教研活動的嘉賓有:番禺區教師發展中心何文捷校長、何誌昌副校長、羅朝寬老師;番禺區市橋城區教育指導中心周洪冰副主任;廣東省骨幹教師、廣州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龍美小學唐滔校長;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吟誦教學法專委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華經典吟誦》《小學生的吟誦課》係列教材編委官金典老師、黃誌勇老師;《學校品牌管理》雜誌梁衛明老師、雜誌采編部王建容老師;首都師範大學與中國國學教育促進會“國學教育研究與實踐”教育專家、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國學教育學院研究生校外導師、全國吟誦名師謝敏老師;草河小學關仲華校長;橋南街中心幼兒園、南新小學、草河小學、華陽小學部分骨幹教師。
參與線上教研活動的嘉賓有4位致力於吟誦教學的專家老師,他們分別是:徐麗雪老師、鄭紅祥校長、陳德兵老師、王軍平老師。還有新疆、貴州的結對學校老師們。
在精彩的吟誦表演中,本次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校吟誦隊、吟誦達人秀、古箏表演、楊蓉老師的現場國畫展示,敏慧堂的盧真君院長和學生們的現場書法展示,將我們拉進詩的世界,讓我們沉醉不已。除了精彩的表演,學生們的美術作品、語文作品,都讓整個校園沉浸在詩的意境中。
在四校聯盟集體備課的當天,番禺區教師發展中心何文捷校長觀摩並帶來了關心和鼓勵。
本次教研活動,市橋新世紀小學語文老師精心打磨了12節吟誦展示課,讓我們一起欣賞精彩的課堂瞬間吧!
在主場展示的第一節課例《從軍行》是由語文學科骨幹教師韓家敏老師執教。在初讀環節,老師帶領同學們溫故知新,用“戰”字係統梳理《從軍行》脈絡,為下一步的“悟”做好準備。在初解環節,韓老師借助教材資料,讓學生初步掌握古詩內容;利用地圖、微課元素等解答古詩存疑。在感悟環節,韓老師抓住關鍵字眼,讓孩子反複吟誦,讀出層次,最後在聲樂的多重催化下,升華吟誦之趣妙。因為時代背景、生活經驗等因素,學生們對古詩文的理解會有限製。但通過韓老師精妙的設計,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路上少走彎路,通過一遍一遍地吟誦體會學習詩詞的樂趣。
馬泳欣老師執教四年級下冊《宿新市徐公店》,課堂的序幕由孩子們吟詠《春江花月夜》拉開。她巧妙地運用吟誦教學法中的點撥式教學法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課中,她引導學生,通過聽讀、跟讀、配合手勢讀誦等初步讀出古詩的韻味。孩子們在小組學習交流中通過聽吟、模吟、吟詠,邊吟詠邊想象畫麵等方法,體會到詩人對鄉村田園生活的讚美。
郭潔意老師進行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吟誦教學課例展示。課堂伊始,郭老師利用微課補充學生對古詩創作曆史的了解,對進一步明確作者表達的情感基調起很好的鋪墊作用。課中,郭老師通過圖片、視頻、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古詩,吟誦古詩。郭老師的課堂詩意氛圍濃鬱,吟誦知識潤物細無聲地化於課中。
黎婉瑩老師執教的吟誦課《靜夜思》以讀悟情,順情而思。她尤其注重吟誦方法的指導,通過朗讀、誦讀、吟詠等方式,讓學生聲情並茂地吟誦,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有生成,學生有生長。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體驗,使學生在吟誦中進一步理解詩人的思鄉之情,感悟傳統文化的節奏美、意境美、意蘊美的融合,培養了孩子們對美的感受。
陳美霞老師執教的《池上》,以吟誦複習導入,通過演示小娃撐艇,想象畫麵,吟誦《江南》等感受夏日池塘之美。抓住入聲字以及長是延展的吟誦法品悟小娃的天真可愛,以及詩人的喜愛之情。
陳許敏老師展示了吟誦課例《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陳老師通過看圖猜詩句,吟詠詩句的方式導入新課,營造了濃厚的吟誦課堂氛圍。在古詩教學中,陳老師讓學生運用學過的“平長仄短、入短韻長”的方法讀誦古詩,並讓學生在吟詠中想象詩歌描繪的美景,感受六月西湖之美。陳老師把吟誦貫穿古詩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吟誦之美,並愛上用吟誦的方式學習古詩。
宋妍老師用吟誦教學法講授《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借助吟誦的方式,邊吟誦邊想象畫麵,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同時,還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聲韻,真切地體會詩句的情味和意蘊,感受詩人對朋友的不舍與祝福之情。
鄔淑芬老師先通過描述畫麵及聯係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後通過借助吟詠譜,配合手勢,讓學生掌握如何讀誦古詩,讀出韻味。接著,通過吟詠、想象、插圖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
陸燕玲老師講授的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從讓學生了解王昌齡的經曆和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入手,配合感情吟詠,讓學生深刻感受詩人與友人離別時的淒冷孤寂感和堅定信念、永葆清廉的決心。課堂上,師生互動積極,融情課堂,入境詩中。
蔣毅玲老師講授《送元二使安西》,整節課以教授吟誦方法與多種吟誦方式相結合,將詩中的情和意融合到故事情節當中互相滲透,讓學生從不同層麵感受吟誦的魅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方法。
周敏彥老師這節課十分注重對詩情的解悟,環環相扣。借助古詩背景材料,結合古詩文內容,引導學生畫出“京口、瓜洲、長江、鍾山”的地理位置簡圖,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數重山”之意,體會詩人在途中,心係家鄉的情感!引用“王安石千錘百煉得綠字”的典故,讓學生體會“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動態之美、生機盎然,更是妙哉!
王偉芳老師在六(4)班執教了《遊園不值》,在教學過程中,王老師能把握古詩的主題,創設了濃厚的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去領略古詩的韻味及詩人的寫作意圖。整節課,學生主動在古詩吟誦課堂活動,學習氛圍濃厚。展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研學後教升級版“融·樂”語文課堂!
教研課結束後,羅朝寬老師進行了《基於新版義教語文課標的吟誦教學》的講座,圍繞新版課標的古詩詞學習目標進行了分享,提出吟誦可以讓學生更接近古人,更接近古人的思想和感情,讓學生的學習情境更真實,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導副主任劉寶瑩老師圍繞“開展吟誦教學的背景”和“吟誦教學的策略”兩個方麵分享在番禺區研學後教升級版3.0“融樂”課堂下的如何開展古詩文吟誦教學的一些經驗做法。劉老師強調:“隻要打好基石、搭好支架、充實內核、強化固板,學生就能在吟誦的課堂裏快樂研學、快樂思考、快樂創作。”
羅朝寬老師、官金典老師、謝敏老師為我校的上課老師贈書,鼓勵老師們在吟誦教學的路上越走越遠。
謝敏老師為活動做總結性發言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六橋街道草海小學、畢節市威寧縣陝橋街道新河小學、畢節市威寧縣草海鎮保家小學、畢節市威寧縣第五小學、畢節市赫章縣第六小學、金沙縣西洛街道中心完小、新疆喀什市疏附縣木什鄉番禺小學的老師們也一起參與線上教研活動。
活動結束後,在線專家徐麗雪老師、鄭紅祥校長、陳德兵老師、王軍平老師也發來了課例點評。高度肯定我校開展吟誦教學的實效性,為我校打造吟誦特色學校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廈門市江頭第三小學鄭紅祥校長從三個角度肯定了我校的吟誦教研工作:“一、領導重視古詩文教學,抱團聯盟教研,量多質好。二、教師綜合素養高,自覺應用基礎吟誦教學法,課堂已處於點撥式階段。三、學生樂學,吟誦成風,自主學習能力強”。
語文教育碩士,省骨幹教師徐麗雪老師表示:“研討形式有創意、研討課例有特色。吟誦展示,既有個性化的表演,也有團體性的協作;既有老師的引導,也有學生的創作。充分體現了教師教的主體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
中華吟誦學會理事陳德兵老師表示:“今天四所學校展示的吟誦課堂,讓我們窺一斑而見全豹,令我們無比歡欣鼓舞,我們看到了吟誦在嶺南大地已經遍地開花、欣欣向榮的局麵。”
佛山市小學語文學科優秀教師王軍平老師表示:“今天聆聽了多堂吟誦教學課,收獲很多,啟發很大。真心希望詩詞的藝術美和品格美真正讓beplay體育手機生習得和吸收,實現文化自信和立德樹人。”
本次教研活動圓滿結束,但是市橋新世紀小學探索基於“ 融 · 樂”課堂的小學古詩文吟誦教學的腳步還在繼續。
撰稿:劉寶瑩、楊誌玲
攝影:何綺敏、張展鋒
(編輯:林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