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幹筆下的照夜白在激光的助力下穿越曆史迷霧橫空而來,踏湖而過;炫目的服裝秀與自然共生,與科技同步,與傳統共舞;騰空而起的汽車放飛夢想,牽動目光……
5月24日晚,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的“獻禮校慶70周年——《丹青引》跨媒體光影時裝秀暨2023畢業季開幕式”在廣美大學城校區驚豔上演,並通過多個媒體平台向公眾直播,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再一次刷新廣美畢業季這一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盛事的影響力。
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表示,廣美校訓為“先學做人,再事丹青”,杜甫名詩《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有“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的名句,這次活動整體命名為“丹青引”,既是展現新時代廣州美術學院創新發展麵貌與未來願景,也是寄望同學們畢業後始終葆有赤子之心,立青雲之誌,圓藝術之夢。
廣州美術學院院長範勃指出,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局之年,學校舉辦本次活動,旨在探索藝術、科技與產業的協同創新、融合發展、雙向賦能的跨學科發展新模式,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美育核心和藝術高地,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和引領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丹青引》獻禮廣美校慶70周年
七軼風華,惟實勵新。2023年正值廣州美術學院建校70周年,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為積極回應新一輪科技浪潮和“雙區”發展戰略,展現新時代廣州美術學院“藝科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專業學術成果,並開啟校慶年一係列活動序幕,廣州美術學院本著“協同創新,跨界整合”的思路,經過學校跨部門、跨學院、跨專業(本碩協同),以及產業界等多方麵力量協同,將工業設計學院畢業服裝秀、視覺藝術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展演、2023年畢業季研究生畢業展開幕式、本科畢業展開幕式等進行整合,推出了“獻禮校慶70周年——《丹青引》跨媒體光影時裝秀暨2023畢業季開幕式”。
活動以廣美大學城校區廣美湖為中心展示區域。這裏是廣美學子的詩意棲息之地、逸興湍飛之處、靈感汩汩之源。學校通過景觀優化提升,開辟了湖畔曲徑、林中幽庭,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創設了美好的情景與環境。活動利用湖畔區域,營造了藝術與自然交相輝映的美育氛圍,創造了生動、具體的畢業教學現場。
活動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照夜白”為多媒體燈光秀。從韓幹名畫《照夜白》中走出的白馬,連接傳統與現代,同時有如在黑夜中點燃一盞明燈,也點出了多媒體燈光秀的主題。激光奔馬在湖畔轉虛為實,真實白馬出現並以小劇場連接第二部分“天馬賦”服裝秀。“賦”文辭絢爛,想象非凡,意指服裝秀的多重風格與綺麗之姿。服裝秀以攝受共生、解域重構、多維星叢、遊牧銀翼、賽博唐舞五個小節,呈現了廣美服裝設計專業對自然的關注,對科技的回應,對傳統的轉化。第三部分“踏長空”通過一首激情澎湃的《不再猶豫》,將展演引向了開幕式現場。當範勃院長致辭完畢,謝昌晶書記宣布2023年廣美畢業季開幕,所有廣美應屆畢業生的名字出現在大屏幕上方。此時,汽車飛翔,夢想啟航,將活動推向了最高潮。
畢業展彙聚灣區藝術能量場
2023年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展,共有397名研究生和1437名本科生分階段分別在昌崗校區和大學城校區展示他們的畢業創作。作品涵蓋了繪畫、雕塑、跨媒體藝術、設計、建築、美術史論、藝術理論等專業領域,展現了廣美畢業生在多種學科門類中所積攢的學識技能及其對於當代藝術與社會問題的敏銳洞察和創新回應,也表達了畢業生們對藝術本身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對現實的關注和對未來的期許。這次畢業展本科生部分除了大學城美術館和雕塑分館外,增設廊下展廳、湖畔展覽等特色展覽空間,通過聯動學校環境與情景,塑造整體性的美育氛圍。不同的專業在美術館的不同空間中,形成一個個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藝術場域。這些場域不僅呈現了各個專業的內在邏輯和特點,也展示了跨界融合和創新探索的可能性。觀眾在參觀體驗中,既能夠感受到不同場域之間的能量交流和碰撞,也可以建立起自身與作品之間的共鳴和對話。
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分三個階段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昌崗校區)舉行。第一階段展覽已於5月18日開展,呈現了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89名碩士研究生的近百件(組)作品,和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18名研究生的31件(組)作品。繪畫藝術學院的研究生們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一方麵始終堅持鑽研繪畫藝術的本體語言,一方麵積極探索如何將新科技、新材料、新觀念融入藝術創作,進行跨媒介、跨門類的應用與表達。他們的作品關注時代、關注生活、關注心靈,充分展現出青年一代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研究生的畢業創作,或探索當代具象雕塑表現範式與創作邊界,通過作品表達“回望文化曆史、體察山水萬物、關照社會現實”的藝術理想與家國情懷;或以強烈的問題意識關注社會發展進程中當下現實與文化語境變遷對人的影響,以個人視角管窺外部環境的變化,並作出個體化的判斷和回應;或通過多媒介手段營造“劇場化”的效果與空間場域,構建物體、身體、空間、時間的互文關係;或主動擁抱新型概念與科技發展,通過媒介及技術的融合拓展表現形式的邊界,同時又謹守獨立自覺的批判意識,反思科技過剩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
本科生畢業作品展分兩期在大學城校區舉行。第一期展出建築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三個學院共10個專業789名本科畢業生的561件(組)作品。建築藝術設計學院以“在進行”作為今年畢業展的關鍵詞,傳遞了同學們思考、研究和實踐所呈現的最為日常和真實的場景與趨勢,傳遞了同學們以人文灣區為立場,從社區、商業和文化路徑出發,與社會共宜的實踐狀態。因此,“在進行”展現的既是過程,也是以設計驅動、回應創造性與創新性發展的堅持和態度。工業設計學院的畢業生們通過他們的思考和實踐,不僅傳達著個人的經驗和觀念,還在嚐試以反思性實踐者的角色進入設計的各個場域。他們以不斷改善和提升使用者的體驗和感受為使命,以深入探求科技與文化的內在關聯為目標,來重新構思生活方式,支持積極的社會和環境變化,展現了當代青年學子創新創業的活力、適應未來的能力以及負有的社會責任感。視覺藝術設計學院今年的畢設選題豐富,作品形態豐富:或是貼近關注灣區青年現實狀態,或是與農業科技跨界“培育未來種子”,或是對“異常值”的觀察以誘發創意的個體優勢,或是插上技術與藝術的翅膀煥發奇想,或是站在人之立場對科技“超驗”加以批判……很好地回應了“惟實勵新”的校慶主題,並踐行了廣美一以貫之的緊密服務地方和國家,積極聯動經濟產業與社會文化的傳統。
學生團隊首次主導畢業展主視覺設計
今年的畢業季主視覺也帶來了新的驚喜。
主視覺設計以纏繞的電線為視覺元素,電線的靜態原型均由手工製作,一反當下盛行的人工智能技術,鼓勵學生從”不插電”的客觀角度看待技術發展帶來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客觀感受和體會世界,建立自己的獨立視角。“不插電”不是拒絕技術,而是在更高的格局看待整個社會和人類發展,物質環境和心理意識的需求和聯係
陳芷瑤 軒輊山林 建築藝術設計學院
廖冬淩 丁文嘉 李柳姍《重塑療愈計劃》
本次主視覺設計團隊成員來自本科三年級,這是廣美畢業季形象首次由學生團隊主導視覺形象設計,意味著廣美在新的階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附: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展排期
研究生:
第一階段:5月18日-5月28日(繪畫藝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第二階段:6月1日-6月11日(中國畫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美術教育學院)
第三階段:6月15日-6月25日(建築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
地點: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昌崗校區)
本科生:
第一時段:5月24日-6月7日(建築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
第二時段:6月14日-6月28日(中國畫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美術教育學院)
地點: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大學城校區)、雕塑分館
畢業展購票二維碼,(周一閉館)
beplay2网页登录 林劍 通訊員 江粵軍 袁夢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