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廣州新華學院:凝心聚力創發展,培根鑄魂育優才
2022-11-15 17:40:00
廣州新華學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廣州新華學院(以下簡稱“學校”)始終堅定不移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為己任,不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凸顯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彰顯了黨中央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多年來,學校積極貫徹國家人才強國發展戰略,勤下功夫,不斷探索創新,主動對接“四新”建設發展要求,積極探索培養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素質複合型、應用型“四新”人才的創新途徑。學校教學改革試驗班——“逸仙新華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獲得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二等獎,在2021年被評選為廣東省民辦學校品牌建設典型案例。學校在鞏固原有教學改革成果基礎上,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四新”建設理念為引領,立足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通過重構課程體係、課程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學習評價方式,構建點、線、麵相結合的高素質複合型、應用型“四新”人才培養模式,力爭為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創新開辟一條新路。

 一、以生為本,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構建符合應用型人才成長規律的課程體係

  課程體係由 “基礎培養計劃”“專業培養計劃”“個性化培養計劃”三大培養計劃組成。

  圖1-課程體係

  (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1234”培養模式

  圖2-逸仙新華班“1234”培養模式

  “逸仙新華班”注重學生“個性化教育”和“全麵發展教育”,遵循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培養規律,以“1234”培養模式為引領,有效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探索了一條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和學校校情、獨具特色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在此基礎上,項目主動對接“四新”建設,開設了以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等學科交叉融合的高階課程群建設,打破學科專業的壁壘,提升學生運用交叉學科知識解決專業領域內複雜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二、多措並舉,推進人才培養實落地

  (一)做好頂層設計,優化課程體係

  在逸仙新華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係——“基礎培養計劃”“專業培養計劃”“個性化培養計劃”三大培養計劃上,通過“開天窗、接地氣”,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調研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增設以學科交叉融合、跨專業教育(IPE)為基礎的高階課程群,形成有特色的逸仙新華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同時學校多措並舉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積極推進學分銀行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全方位支持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和個性化發展,實現在校學生校內外學習成果的認證、儲存、積累、轉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釋放潛能;將“三早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彰顯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為紮實培育“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搭建“新華講壇”,利用高層次學術講座豐富校園文化,營造積極向上的濃厚學術氛圍,營造有利於協同創新的育人環境。

  (二)對標“四新”建設,完善高階課程內容

  “逸仙新華班”高階課以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為引領,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節貫穿始終,在課程內容改革上注重實踐與創新相結合,將“產教融合”和“三早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在課程內容上,立足地方經濟發展需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設專業性較強的“四新”高階課程,讓學生具備鮮明的專業特長;在課程教學上,積極推動“早立誌規劃人生,早理論聯係實際,早參加社會實踐”三早教育理念,以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為亮點,重視課內向課外、校外延伸,切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法,打造“高階學習”課堂

  逸仙新華班“高階學習”課堂緊緊抓住課堂45分鍾,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運用“激越四段式”教學法,改變以往低階的課堂知識傳授,提升課堂高階性,著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大膽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運用“激越四段式”教學法,即:“教師精講、個體自習、小組學習與實踐、成果分享”四個階段的精髓。“激越四段式”教學法綜合了TBL的優點,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團隊為協作,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內動力,再到有教師針對性反饋的成果分享,使學生完成自我的超越,達到超預期的教學效果。逸仙新華班各高階課程教師以“激越四段式”教學法為基礎,根據學生的特點及學科特點創新授課形式,指導學生的課程學習與技能訓練,並開展各類形式豐富的課外實踐、社會調查及學術交流活動,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

  (四)適應“四新”,構建新教學評價體係

  為滿足創新人才培養實際成效,培養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要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學校立足“四新”背景,構建新的教學評價體係,以製定更關注人才核心素養培養達成度的學生學業評價和教師教學評價,解決傳統評價方式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綜合能力和水平的問題。教學評價體係通過以學生學習評價、教師教學評價、畢業生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等方式進行多維度的評價分析,以“評價標準-評價實施-評價報告-評估反饋-持續改進”五位一體為抓手,重視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改進跟蹤,形成評價閉環管理,從而為逸仙新華班的人才培養目標、師資建設、教學管理、課程改革等提供理論指導與建議。

  通過教學評價,學生普遍對“逸仙新華班”應用型人才培養持高度認可。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投入時間及滿意度均連續四個學期提升,97%的學生認為跨專業課程及教師的教學方法更有助於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對教師的課程評價平均分在93分以上;全部學生認為跨學科高階課程貫穿專業分流後的全程培養,使得“2+2”分段式培養不再造成歸屬感的缺失,班級集體的凝聚力得到有效加強。

 三、凝心聚力,研究成果碩果豐

  (一)實踐創新上,學生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率、就業率、實踐創新能力明顯提升。2021屆、2022屆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升學率分別比同屆普通班高10.87%、1.20%;就業率分別比同屆普通班高3.46%、3.88%。學生在各種學科競賽和專業技能比賽中屢獲佳績,總共獲得各類獎項170餘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5項,省市級獎項21項。

  圖3-學生獲獎情況

  (二)科學研究上,圍繞“逸仙新華班”教改課題研究與改革實踐,先後獲省部級相關項目立項10項,校級23項;出版教材1本,發表教學改革論文13篇。學生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研究,參與省級項目2項,校級10項,發表學術論文6篇。

  (三)成果推廣上,“逸仙新華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成果在國內高校及國際會議上進行交流推廣,取得了一定的影響。校長王庭槐教授在第39屆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大會(IUPS 2022)後置教學工作坊中,向69個國家地區4000位代表作工作坊分享研究成果。王庭槐教授還在多地教學論壇上作主題報告推廣項目成果。2021年7月,我校藥學院副院長曹穎男副教授受邀在“第五屆教育和多媒體技術國際會議暨第七屆教學與教育科學國際會議(ICTES 2021)”作《“激越四段式教學法”應用於逸仙班高階課程“藥理學”線上教學實踐和教學成效》的報告。其成果推廣引起同行廣泛關注,產生了引領和示範作用。

  回望“逸仙新華班”優秀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實踐,澎湃的活力與優異的成績令人欣慰。未來,學校繼續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學術強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開放辦校”方略,深化內涵建設,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為行動目標,不斷創新實踐,提升教學質量,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有特色的廣州新華學院而奮鬥,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奮鬥,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奮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