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關於開展“我和我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日前,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組建數十支實踐小隊分赴漳州市南靖縣、漳州市平和縣、龍岩市長汀縣等地考察調研,深切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以實際行動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追溯曆史文脈 學習八閩文化根基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國際教育學院“朱子文化貫中外,閩學之源永長青”實踐隊前往福州市倉山區梁厝特色曆史文化街區尋訪朱子文化遺跡,梁厝古村是理學家朱熹與摯友梁汝嘉擇地所建,成員們先後走訪梁桂元故居、古韻茶樓等地,深入了解朱熹設帳授徒、著書立說、倡道講學的曆史故事。成員們還發揮專業優勢,通過線上雲課堂形式,在海外高校傳播朱子文化,學習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
在漢族的眾多民族中,客家民係是一支獨特的存在,客家人們盡管生活在不同的地區,但仍有較為統一的生活習慣。管理學係“踏古尋芳”實踐隊成員的漳州市平和縣,就存在一定數量的客家人,成員們從當地村民口中了解吉安樓漢人曆次南遷以及與當地原住民融合形成客家人的曆史淵源、客家姓氏起源。“吉安樓雖不同於客家代表性建築結構,但那裏的樓延續了原有土樓色調又滿足當下旅居需求。既是對土樓的最大尊重,也是今後開展繼承與弘揚傳統建築精神的優秀典範。”身為客家人的實踐成員熟練地用客家話講解了80字的客家祖訓,介紹了蘊含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八德”。與此同時,在漳州市書洋鎮塔下村,文化產業係“有福之地尋傳統 薪火相傳頌文化”實踐隊隊員也參觀了德遠堂、順昌樓、鍾興樓等場所,感受傳統客家土樓的獨特造型。
走近名鎮古城 領略古代建築之美
師生們走訪家鄉的曆史文化名鎮名村、著名民居建築,感受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
經濟與法學係“感受古城文化,領略古城魅力”實踐隊前往龍岩市長汀縣曆史文化名城開展學習實踐,參觀汀州古城牆、濟川門等地,領略古城的優美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這是他們第二次來到汀州古城,每一個成員都驚訝於古城的變化。2020級法學專業的塗語航表示:“汀州古城在保存原有曆史文化底蘊的情況下,把景區建設與城市功能相結合,與旅遊休閑相配套,與商貿活動相適應,在推進古城保護開發建設中全麵提升旅遊服務‘軟硬件’水平的模式。”
“我們在觀賞佘族的龍杖、祖圖等藏品時,仿佛透過藏品望見了半月裏雷氏三百年的家族文化。”寧德市霞浦縣半月裏佘族村裏的佘家民間博物館,收集著保護近千餘件珍貴藏品,從佘族的龍杖、草藥本到銀器,外語係“半月裏文化”實踐隊成員沉浸式感受並通過分享第一視角圖片、視頻,宣傳佘族傳統文化。
在福州連江浦口窯,2021級商務英語專業陳心悅同學順著保福寺群山行走過山門殿、荷花廳、保福書院、宋窯古院等,感受千年建築的自然之美、社會之美,他們參觀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的“保福書院”,書院內擺設古時師生的書桌,文房四寶等。她表示“書院裏一步一景都展現了當年師生勤耕好學之景象,我們不由自主地便能從這裏厚重的文化底蘊中感到升華。”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此次實踐在福建各地開展,引發了不少實踐隊成員對傳統文化走向的思考:身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培養關心傳統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感,了解其內涵和價值,為傳承中華文化發光發熱,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外語係“臨福品茶,感悟文化”實踐隊、信息機技術係“e”初心共征程實踐隊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參觀春倫茉莉花茶文創園並動手製作福州名茶茉莉花茶,為此兩個專業的學子進行了愉快的共建,用自己的專長為新時代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化產業係“有福之地尋傳統 薪火相傳頌文化”實踐隊通過結合地方特色與專業特色,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以網絡平台為載體,采用多樣形式展現傳統文化並製作成《青年說|文化共振 與“福”同頻》上傳至各大網絡平台,讓福建傳統文化與青年力量融合,以更年輕的姿態呈現。文化產業係“有福之地尋傳統 薪火相傳頌文化”實踐隊還結合多樣化的專業特色,製作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通過“傳承+創新”的融合,以傳統文化為基礎更進一步進行創新,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帶動良性循環。而與誌願服務的結合,更是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破圈”,為傳統文化注入青年“新”力,起到更好的文化傳播與普及作用,使傳統文化更加貼近生活,深入人心。
“我們希望探尋如何讓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生機,以合適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並將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助推符合大眾需求、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娛樂與之相結合。”文化產業係2021級學前專業羅玥蓉專業同學去到龍岩上杭參觀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閩西木偶戲。其他實踐隊成員也分別在各自家鄉探尋傳統文化,青年們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探尋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進對中華民族發展史的學習理解,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林香教授表示,學院把“我和我身邊的中華傳統文化”主題社會實踐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的實踐教學活動,精心組織,現實教學相長跨學段、術業交叉跨專業、校企合作跨行業,今後還將常態化開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發掘代表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追尋中華民族自信的源頭,感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上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思政課”。
馬克思主義學院 院團委 來源
院學生記者站 陳文娟 通訊員 劉田甜 陳曉鳳 撰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