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大規模蓬勃興起和加快發展是與40年改革開放相伴隨相同步的。近期,高中階段教育的“普職比”再次引發熱議,當下,人們對職業教育發出了不同聲音,教育的可選擇性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究竟如何?記者以青島市近幾年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例,進行了梳理。
2015年,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之後,青島在全國率先出台並通過了《青島市職業教育條例》。《條例》規定,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全市職業教育發展,優化職業教育結構和布局,推動城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製度。青島市成為較早以地方性法規形式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城市。
依照國家及青島職業教育文件,青島市實施普職協調發展的教育規劃。《青島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職業院校在校生達到22.5萬人,涉海專業學生占比達到40%;大中型職教集團成為辦學主體,建成3個職業教育園區;公共實訓基地建築麵積達到18萬平方米以上;現代職業教育體係完善,建成藍色特征鮮明的區域職業教育中心。
青島的中職教育現狀如何?
青島高中教育格局調整。2013年初,青島市教育局做出了由城區外遷新建5所高中的決定,改變了青島教育的格局。市區5所高中遷入新校區後,青島市教育局對相關學校布局進行了調整。青島十五中老校區劃歸青島外事學校,遷入位於城陽區的新校址。同時學校更名為青島實驗高級中學,以科技為辦學特色。青島十九中老校區劃歸青島電子學校,新校址位於即墨藍色矽穀核心區範圍內,擁有藍色矽穀豐富的海洋科技教育資源。
職業教育發展經費有保障。《青島市職業教育條例》要求,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不得低於當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的一點五倍。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生均公用經費不得低於當地初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的十倍。青島市將中等職業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在國家免學費政策的基礎上,將免學費範圍擴大到所有中等職業學校全日製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學生。
職業教育注重中高職院校銜接。青島市教育局公布了《青島市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2017)》,《情況》指出,通過成立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辦學聯盟,開展了高職重點專業建設,重點支持了國際貿易、酒店、數控等15個中高職專業聯盟建設。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產教結合與校企一體化辦學,構建教育與產業對話機製和產學合作平台。
落實職業教育集團理念。2018年7月13日,“青島中高職一體化培養職業教育集團”正式成立,集團共有107家成員單位。中高職一體化培養職業教育集團將充分發揮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單位的各自優勢,優化資源配置,開展聯合辦學,實現資源互補,推進校企融合。據了解,青島市近年來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成立了15個區市級、市級職教集團,聯係50所職業院校、20個行業協會、512家企業,涵蓋了92%的專業和90%的學生,覆蓋了青島市主要產業、重點企業。
中職教師的職業實踐能力有企業支撐。2018年8月,青島市教育局發布《關於開展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將中職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納入教師培訓規劃,把教師企業實踐學分納入教師考核內容。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根據專業特點每5年必須累計不少於6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教師每次到企業實踐安排不少於1個月。 鼓勵實踐教師參加行業企業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
注重建設中職院校“雙師型”隊伍。青島市教育局組織中等職業學校不同層次和基礎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參加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技術技能實訓、專業教學法應用與實踐、課程開發技術與應用、信息技術應用等。重點提升教師理實一體教學能力、專業實踐技能等“雙師”素質。
中職學生培養模式有何特色?
從具體的學校看,青島通過統籌資源,搭建起了“3+3+2”中日碩士、“3+4”本科分段貫通培養、“3+4”中加國際合作培養、五年製貫通、“三二”連讀大專、普職融通、職業中專、現代學徒製實驗班八個人才培養平台,為中職學生打通上升的通道。
中職生擁有更多的教育選擇機會,也可以通過春季考試轉入高中。2016年,青島藝術學校綜合育人班首次有2名職業中專的學生通過考核,轉入到普通高中,注冊普高學籍。這在青島市現代職教體係建設曆史上尚屬首次,打破了職教、普教之間的體製壁壘。
2016年青島市教育局在全市開展了普職融通試點工作,組織6所職業學校和4所普通高中聯合開辦了普職融通實驗班,培養目標是為應用型高校培養人才。普職融通的核心是課程融通。實驗班的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要學科參照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學習普高課程,同時采取普職課程連接模式,以課程為媒介,實現普職之間融通。試點的職業學校為對口合作的普通高中有春季高考需求的學生開展技能輔導。
2018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載明,青島中職招生在青島藝術學校開展藝術類綜合高中試點。綜合高中兼備知識教育和職業教育兩項職能。試點在青島藝術學校開設4個綜合高中實驗班,招生計劃160人,注冊普通高中學籍。未來,青島市將進行綜合高中和特色高中的教育規劃。
以開放的姿態辦職業教育,與國外中職院校開展交流合作。青島電子學校與美國劍橋學院聯合開展了中美“3+3”合作辦學項目,招收計算機應用專業,采用“美方課程前置學習+中方課程境外認證”國際學分互認機製,學生在電子學校最多可獲得48學分。畢業直接進入劍橋學院就讀信息技術管理科學專業後,電子學校轉入學分,總共修滿120學分,獲得中國教育部認證的美國波士頓學士學位。
2013年3月,青島商務學校與埃森市羅伯特施密特學校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以物流為辦學特色的青島商務學校與德國羅伯特施密特職業學校合作,吸收德國職業學校教學經驗和辦學理念。
2018年1月22日,青島市教育局又與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簽訂合作協議。截至目前,青島市職業院校已經與美國、加拿大等10餘個國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全市90%以上的中職學校和全部高職學院均有國際合作項目,有力推動了青島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
青島中職教育成果如何?
梳理發現,青島的中職學生素養與普通高中學生沒有太大差別。我們不妨來看幾組數據。
青島市2017年beplay體育手機(中職)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顯示,綜合素質發展方麵普職學生得分不相上下。普通高中二年級學生品德發展、學習能力、身心健康和創新能力等發展良好,各項得分分別為4.27、4.14、3.75、4.04分(滿分5分)。中職二年級學生職業道德、學習能力、身心健康和人文素養各項得分分別為4.31、4.11、3.53和4.18分(滿分5分)。2017年度中職二年級學生職業道德(4.31分)得分較高,學生在法治修養、職業認同、職業道德和理想信念等四方麵高於去年、前年的檢測結果。
青島市教育局發文稱,上半年教育服務城市發展實現新突破。加快青島工程職院建設,省級職校品牌專業達到28個、省級規範化職校達到9所。推進職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市“三二連讀”專業點增加到178個、招生計劃增加到1.1萬人,現代學徒製改革試點學校增加到50個、試點專業增加到194個。在2018年全國職校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牌31枚、銀牌40枚、銅牌19枚,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青島市《現代學徒製區域性統籌實施的研究》榮獲2018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一等獎。青島電子學的校字化鏤雕技術傳承創新平台入選山東省職業教育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台建設項目。全國職業院校實習管理50強案例遴選結果,青島烹飪學校成功入選,成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入選的中職學校。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沙盤模擬企業經營”賽比賽中,青島旅遊校代表隊代表青島市參賽獲金牌。
《青島外事服務職業學校年度質量報告》顯示,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9.1%。畢業生就業的總體去向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18人,參軍13人;升學深造人數516人,其中到國外留學18人。由此可見,青島的中職教育有質量,發展有成效。
2017年5月10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一行分別到青島電子學校和青島烹飪職業學校進行調研。王繼平認為,青島職業教育辦學特色鮮明、內涵豐富、製度完善,現代學校製度建設和現代學徒製試點工作紮實有效,諸多工作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教育部職業與成人教育司原副司長劉占山認為,長期以來,青島市職業教育秉承“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要抓職教”的發展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不斷創新職業教育體製機製,通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打通了職業學校學生升入高校繼續深造的“天花板”,破解了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的“老死不相往來”的“體製壁壘”,為青島的孩子們搭建了一座上下貫通、左右融通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青島市以開展國家現代學徒製試點為抓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全麵提升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目前,青島職業教育每年為行業企業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近7萬人,職業院校每年有50%左右的畢業生升入到各類高校深造,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率達96%以上,高職院校畢業生留青就業率達到75%以上。應該說,在服務人的全麵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方麵,青島職業教育發揮的作用十分明顯,青島孩子們的成長路徑更加寬廣,青島孩子們的學習選擇權也更加多樣化。
未來,青島的職業教育將有哪些大動作?
著力消除職校學生就業歧視,破除職校生晉升壁壘。根據青島市近日出台的《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技能人才支撐計劃的意見》,青島將落實職業資格與學曆、職稱比照認定製度,對取得高級工、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全日製畢業生,在公務員招考、應征入伍、企事業單位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準、職稱評聘、人才公寓分配、就業創業、職業培訓等方麵,分別按照全日製高職(大專)、本科畢業生享受相應政策待遇。
打破學曆、資曆、身份等限製。對在生產經營實踐中具有絕技絕活、業績突出、貢獻較大的或在職業技能競賽中成績優秀的技術工人,可直接認定為高級工、技師職業資格或相應職業技能等級。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員轉換通道,允許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參加工程係列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企業聘任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在帶薪學習、休假、療養、出國進修、采暖費報銷、住房補貼等方麵,應與本單位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享受同等待遇。
拓展閱讀:
2017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計劃指出,到2020年,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結構更加合理,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經費投入機製更加健全,生均撥款製度全麵建立;教育質量明顯提升,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支持在優化布局的基礎上改善中等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計劃指出,科學核定學校辦學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製。落實以財政投入為主、其他渠道籌措經費為輔的普通高中投入機製,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機製。
職業教育戰略專題組副組長馬樹超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今後一個時期總體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提法做出了解釋。
馬樹超認為,高中階段教育普職比例大體相當,關係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的現實性與可行性。從量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如果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高中階段教育的毛入學率為90%的話,至少有50%以上的高中階段學校畢業生不能直接升學,而是直接需要就業。
單靠普通高中無法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也不符合經濟發展對人才結構的多樣化需求。這不僅使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難以緩解,而且還會造成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調控高中階段的普職比例來發展職業教育,提高普通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技能水平,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