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重慶移通學院:集團品牌營銷與新聞宣傳會議召開 明確以新媒體為主的品宣發展道路
2022-01-07 17:14:00
重慶移通學院

  為了整合集團品牌營銷,提升新聞宣傳效果,總結本學期集團品牌營銷和新聞宣傳成果,12月30日上午9點,集團品牌營銷與新聞宣傳2021—2022學年期末工作會議在重慶移通學院行政樓107會議室召開。中國新商科大學集團副總裁尹邦滿,重慶移通學院校長助理張平,山西晉中信息學院副校長劉正國,泰山科技學院校長助理丁海奎,集團教育名師、知名品牌策劃人鄧軍紅及移通品牌營銷與新聞中心全體老師參會。本次會議圍繞彭鴻斌董事長對品牌宣傳做出的“全麵轉化以新媒體為主的品牌宣傳”的指示,與渝晉魯三校共同探討以新媒體形式轉化的落地實施方案。

  會上,渝晉魯三校品牌營銷與新聞宣傳分管校領導分別總結彙報了本學期品牌營銷與新聞宣傳工作開展情況,同時以問題為導向,提出本校所存在的問題,並彙報下一步工作計劃。

  張平校助就重慶移通學院在2021學年度宣傳工作的成果和突破、所麵臨的問題以及後續計劃三個方麵展開彙報。張校助講到,移通學院在本學期借助多個傳媒平台發力,實現宣傳工作重心由傳統媒介向新媒體方向突破,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建設取得成果,但學校品宣工作存在整體規劃性不強,“四位一體雙院製”及特色教育品宣百花齊放但仍舊“散打”的問題。張校助談到,解決此類問題需要整合資源、規劃方向,聚焦到“信息產業商學院”的辦學定位,突出重慶移通學院品牌辨識度,確保“四位一體雙院製”及特色教育共同輔助宣傳學校辦學定位。下一步,移通學院將重點利用高數據高流量傳播重慶移通學院辦學價值,聯動二級部門形成校園宣傳合力,緊抓學校“特色教育”開展“有效”品宣,將雙校區統一“正衣冠”,進行VI規範提上日程,推進團隊建設,加強品宣培訓,主導大型活動獲取區域影響力等措施,持續圍繞辦學定位強化品牌影響。

  劉正國副校長講到,本學期晉中信息學院圍繞“山西省唯一的異科導師全身製大學”和“長江以北唯一獲得德國ASIIN專業認證的大學”開展品宣工作。通過豐富宣傳內容,激發傳統媒體創新活力;將宣傳內容聚焦到熱點,發揮媒體矩陣傳播優勢;拓寬了宣傳渠道,提升外媒報道宣傳實效;加強策劃,品牌宣傳活動創意推進;重視培訓交流,提高宣傳隊伍本領能力。麵對品宣工作開展中的不足,劉校長表示,晉中信息學院麵臨人手不足,品牌宣傳工作管理機製有待完善,品牌傳播的深度與廣度、質量與效率有待提高,多元媒體傳播效應不夠凸顯等問題。接下來,晉中信息學院將著重創新宣傳內容,舉辦品牌活動,強化矩陣聯動,持續推進師生團隊培訓,多方合力做好“信院特色”品牌宣傳。

  丁海奎校助對泰山科技學院本學期工作作總結。他講到,本學期學校在對外聯動、地廣宣傳、品牌形象設計等方麵取得突破,順利推進了英韓雙語宣傳片,優化學校標識、宣傳陣地,還深度挖掘大量學校優秀典型,完成多期《我在書院讀大學》專欄報道;同時在短視頻的質量、活動熱搜數據等方麵完成質的飛躍。丁校助表示,要實現學校品宣工作高速發展,需要明確高校新媒體定位:要根據學校的宣傳方向,製定詳細的、可執行的宣傳大綱,為後續的內容的生產以及人群定位做模型支撐;要明確篩選賬號的目標受眾,分析目標受眾喜歡看的內容以及用什麼樣的形式進行展現;要聯動全校師生參與進賬號的大矩陣當中,豐富賬號內容的產出以及人物角度。明晰學校新媒體賬號要幹什麼、給誰看、誰會看、拍什麼、怎麼執行,學會策劃“爆款內容”。

  鄧軍紅教授以《新媒體環境下學校傳播角色的轉換》為題,分享了後時代新媒體的特征,以及學校傳播角色應該如何轉換。他強調,學校媒體要處理好正確性與有效性的關係,處理好“由內而外”與“由外而內”的關係,處理好內容生產和內容運營的關係,處理好賬號間矩陣關係。對於三校品牌營銷和新聞宣傳很有啟發。

  會議最後,尹邦滿副總裁簡要傳達了在董高會上彙報三校品牌營銷情況:移通學院品宣中心整合資源,解決“散打”格局。從製度入手,建立順暢機製,整體規劃,加強部門合作;晉中信息學院探索隊伍培養的有效途徑,線上線下培訓15次,提高采編發能力;泰山科技學院嚐試製作現象級爆款視頻。尹總談到,三校都存在“資源分散、隊伍渙散、亮點零散”的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從製度入手,推動學校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從隊伍能力入手,善用移動端的新平台新技術;從營銷傳播入手,多層次多平台推廣。同時尹總也傳達彭鴻斌董事長在集團十二月總裁辦會議上的指示:品牌宣傳工作要做到內外統一,通過 APP 或者公眾號等形式,讓學校的每位老師和學生都能看到學校的相關重要資訊。要考慮三校如何全麵轉化為以新媒體為主的品牌宣傳途徑,以適應新一代學生的資訊獲取方式,避免資源投放的浪費,並盡快出具相應的落地方案。

  針對三校目前品牌營銷與新聞宣傳的具體情況,尹邦滿副總裁指出了麵臨的5個問題:一是發展理念滯後:校園媒體的頂層設計理念和自身的發展滯後。學校對校園媒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對校園媒體的辦媒規律和融合趨勢研究不透,對校園媒體的總體布局和發展舉措考慮不周,對校園媒體所需的資金和設施投入不足。二是管理結構分散。校園媒體參與單位過多,各成體係、相對獨立,缺乏統一的管理,在資源整合方麵差強人意,基本上處於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的狀態,不但無法形成宣傳合力,而且隨之帶來的內容雷同、口徑不一、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弊端無法從根本上加以消除。三是辦媒人才緊缺。三校新媒體存在人員數量不足、水平不高、任務繁重的問題。四是硬件投入不足。三校品宣中心的設備不但不專業,而且數量不足,經費更是捉襟見肘。經費保障依然是校園媒體發展最需要的資源,而由此衍生出來的設施短缺和技術薄弱也成為校園媒體融合發展的桎梏。五是資源共享不夠。管理結構分散而導致的校內各級各類媒體“各自為戰”,不但時常造成宣傳立場不一致、報道口徑不統一的無序狀況,而且因為人、財、物以及新聞線索等資源缺乏共享,使得本就緊張的資源被稀釋後更加緊張,不利於建立學校新聞宣傳大格局。

  針對以上問題,三校接下來將從以下4個方麵逐步轉型。一是構建新媒體矩陣。一種是以某一個新媒體平台為中心,如微信公號,整合全校所有微信公號,包括學校官微、特色部門、二級教學部門等,形成一個以微信公號為中心的新媒體宣傳矩陣。或是以品宣中心為中心,形成一個多層次、多媒體、多平台的宣傳矩陣,根據不同特點進行內容輸出和展示。二是研究新媒體受眾。調研各新媒體平台受眾構成,進行用戶畫像,了解用戶需求,並充分運用大數據,針對性地發布受眾感興趣的內容。因此要構建新媒體矩陣,有效地彌補過去單一宣傳方式帶來的受眾群體較為局限的弊端,覆蓋到不同年齡段的群體,打破招生宣傳的傳播界限,實現跨代際傳播。三是研究新媒體傳播特點。針對各大新媒體平台特點展開各種形式、各種內容的運營與輸出。不同類型的宣傳內容在不同的平台上傳播,采用合適的形式呈現,來實現品牌宣傳效果的最優化。三校應加強新媒體傳播特點的研究,內容絕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四是成立融媒體中心。以機製融合為綱、人員融合為本、平台融合為基、內容融合為果出發,對現有校園媒體以及待發展的校園媒體進行分析和總結,製定相應的融合規劃與方案,嚐試從多個方麵推動媒體間的有效融合。實現學校新聞宣傳工作的集約化、智能化,真正使學校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發展局麵。

  針對加快新媒體轉化落地方案的製定,尹邦滿副總裁對工作推進做了具體的工作部署,成立以尹邦滿為組長,鄧軍紅為顧問,三校品牌營銷分管校領導為副組長,品宣中心全體參與的工作組。該工作組負責三校品牌營銷全麵向新媒體轉化的落地方案,計劃於明年2月份開學前拿出方案初稿。在整體方案之下,各個學校分管校領導牽頭,根據各校特點和工作需求製定符合本校品牌宣傳的具體方案。

  此外尹邦滿副總裁建議品牌宣傳每月工作簡報“三校合一,輪當主編”,可以以集團月刊為例,改變簡報形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