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按照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係創新計劃》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要求、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高校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學習實踐活動的通知”的相關工作,蚌埠學院選派思政課教師於8月7日至12日組織開展“尋訪紅色足跡”主題實踐活動,兩個小分隊——“重回革命搖籃”與“走進革命聖地”,分赴井岡山與延安。
在井岡山,蚌埠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鄔旭東一行5人,瞻仰紅四軍黨代會會址龍江書院、茅坪八角樓、黃洋界哨口、小井紅軍醫院、茨坪毛澤東舊居、大井朱毛舊居等革命舊址;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拜謁小井紅軍烈士墓、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並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一起學唱《八角樓的燈光》、《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等多首紅歌……鮮活生動的實踐活動使大家更真切感悟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在延安,卓家武、武迎新、張燕莉、歐陽慶雲一行,滿懷激情尋訪偉人足跡。在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地感受偉人追求革命理想和民族複興大業的堅強意誌和奉獻精神,重新體會“為人民服務”和南泥灣“自力更生”的精神內涵。在延川梁家河,學習實踐小組尋訪習近平總書記7年知青歲月的足跡,感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力量,深深體會體會“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在參觀後的研討中,大家說,習近平總書記三上井岡山,曾明確指出,多來這裏看看很有必要,要讓廣大黨員幹部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這次學習實踐活動,“重回革命的搖籃”、“走進革命聖地”,走在井岡山的小路、踏進延安的窯洞,尤其是與當地人民及有關機構的交流,使學習實踐小組對井岡山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篇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井岡山鬥爭孕育的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重要源頭有了更直觀的認知;對延安精神的實質與內涵有了進一步領悟,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本次學習實踐活動是蚌埠學院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是也是蚌埠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首次赴紅色基地以實踐調研的方式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充分運用了井岡山、延安及周邊地區的紅色資源,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相結合,達到了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進一步深入實際、開闊視野、了解國情的目的,同時也為進一步謀劃思政課教學教學改革積蓄了力量。